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雪绒花》,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教师简介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能为其伴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曲调欢快流畅、歌词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歌风、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真切运用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唱好《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以火热的激情、甜美的歌声,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歌颂家乡美。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注意一字多音与切分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寓教于乐:(学唱词曲﹑在旋律中感知美)
1、听范唱:
大家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在美丽的山村里也生活着一群幸福的山里娃,他们正在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首歌曲的旋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听完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想?(学生随范唱小声哼鸣,听后回答问题)
2、再次聆听范唱: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呢?小声随音乐哼唱在歌词里寻找一下答案(播放歌曲)
3、哼唱歌曲旋律:
随琴小声用“啦”模唱歌曲旋律,大家感受到了旋律的欢快﹑流畅了吗?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歌词吧!
山村里山上有开不尽的花,有香喷喷的泉水,山下有香甜的果子挂满了枝头。这么美的歌词我们应该怎样去朗读呢?(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歌词)
5、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你们想唱唱歌词吗?(学生听琴模唱歌曲)
6、刚才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好唱、自己解决不了?
(正是这些一字多音、装饰音突出了民歌的风格特点)师生共同纠正。
7、第三次聆听范唱(播放)有感情演唱
我们感受了旋律的欢快,歌词的优美。大家想一想这首歌曲演唱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最合适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自豪﹑赞美家乡的感情跟着范唱来演唱一次吧!(播放范唱音乐)
从大家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自豪的喜悦之情,非常棒,给自己鼓鼓掌吧!
三、创造表现:自由表达、在情感中升华美。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表演,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的歌曲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对山村的热爱,对山村美景的赞颂呢?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山里清澈的泉水、丰硕的果实、肥沃的田野,抒发了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的自豪情感,刻画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劳动,立志将山乡建设得更美的决心。这首歌曲当下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反复朗读歌词,体会歌曲含义,然后再学唱,教育学生要象大山那样心胸博大、沉稳宽宏,激发学生对大山的向往。并结合灾区讲解四川的地理概况,山区受灾情况以及重建家园的任务。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认真学唱此歌。这几节课正好都是学习跟大山有关系的歌曲和乐曲,正好和当前的国家形式相结合,那么通过师生互动教学以及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领略了大山的风采,了解了大山里的生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博大与美好。也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人民,尤其四川人民的坚强和众志成城的信心、力量。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刮画的表现特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在练习、观察、感受、讨论中,引导学生利用刮画的形式创作甜蜜的梦。
3.引导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刮出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安排。
教师准备:
电脑、油画棒、竹笔、范画。
学生准备:
油画棒、竹笔。
教学过程:
一、享受色彩美:
1.涂色练习:在图画纸上任意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涂一涂,看谁涂的既美观又均匀。
2.讲评几张作品,评出“慧眼星”。
二、感受梦境美:
1.你们做过梦吗?做过哪些甜蜜的梦呢?描述给大家听听!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涂在图画纸上。
2.甜蜜的梦有着丰富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时候, ……此处隐藏12874个字……案15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七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3.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A.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聆听《小宝宝睡着了》稳定情绪,并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舒缓音乐的特点。
C.说说最你感动的事情。
二、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旋律,请学生说说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听全曲(播放动画)
A.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听了这首歌,你认识了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3.教师范唱
4.指导演唱
A学唱歌曲第一段
集体按节奏朗诵歌词第一段;
跟随伴奏学唱。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B.学唱歌曲第二段
请个别学生朗诵歌词第二段;跟随伴奏学唱。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C.学唱歌曲第三段(直接唱歌词,把尾句也加进去唱一唱。)
D.说说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有感情的齐唱尾句。
5.完整演唱
6.聆听《天亮了》
故事引出,再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编创与活动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创编歌曲《唱给爸爸的摇篮曲》。
四、小结
x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八课《我是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3、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和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吉他、提琴、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下刮奏表现快速下楼、滑梯?..上刮奏表现上台阶、爬杆??)。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2、师: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的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那么在下面的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再上台阶。播放音乐片断,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一招一式都带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不久的将
来,在你们当中肯定会产生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一首美国歌曲《我是小音乐家》送给所有心中有音乐梦想的孩子。
第一遍听歌曲。(情绪快乐、活泼)
2、第二遍听歌曲。师:“让我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小音乐家演奏了哪三件乐器”。(吉它、提琴和圆号)
老师分别介绍三种乐器
吉他: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法国号又称圆号。它的音色富于诗意,表现力很丰富。
3、播放三种乐器的图片及由三种乐器演奏的旋律:0 54| 3 3 3 43| 2 2 2 54|3 3 2 2 |1. |学生跟随播放的旋律模仿乐器演奏。
(教学意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解决歌曲教学的难点)
4、第三遍听歌曲。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音乐家在哪些城市演奏这些乐器”。(伦敦、柏林、巴黎)师:“你知道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生思考回答。
5、第四遍听歌曲。师:“老师将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请你也拿出小手,跟随我一起画出来”。
在听歌曲第二第三段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教学意图:首先使学生对歌曲的乐句划分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更明显的受旋律连贯及跳跃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6、第五遍听歌曲。要求创造不同的声音为歌曲中“砰砰砰”进行伴奏。要求:在“砰砰砰”之前的八分休止符及衬词“勃隆”在心里默唱。
(教学意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音位置,为准确演唱出八分休止符及十分音符节奏的衬词“勃隆”打下基础。)
7、师生接唱歌曲,前半句教师演唱后半句旋律学生接唱。
8、视唱曲谱,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指导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错误。重点指导
(1)0特隆|砰砰砰特隆|砰砰砰
听教师发出的两种声响,一种是沉重的,一种是轻快的,问:哪一种效果更能表现歌曲中的“砰砰砰”。教师指导演唱。
(2)跳呦|唱呦|
(3)教师扔掷粉笔,让学生感受圆滑的声音特点,并用伸懒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跳呦|唱呦|的节奏特点。
(教学意图:寻找生活与音乐的关联,帮助学生更轻松、愉悦的掌握新知。)
10、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对歌曲第一句旋律进行力度的处理,随旋律的起伏变化进行渐强、减弱的力度表现,表现出小音乐家自豪的情感。
弹奏吉它拨弦的方法指导演唱出第二句旋律欢快及舒展的旋律特点。
11、按要求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
12、再完整听歌曲,并小声跟唱三段歌词。
13、师:这三段歌词除了每一段演唱的城市及演奏的乐器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有区别?(“砰砰砰”之前的衬词不一样)指导勃隆、地隆、嘟隆的发音。
14、完整随录音伴奏进行演唱。
1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16、表演歌曲
师:让我们来做一回小音乐家,把《我是小音乐家》这首歌曲进行完整的表演。
(教学意图:学生在欣赏了乐曲之后,对速度、情绪、力度等音乐要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现歌曲的能力也会更加突出。)
随歌曲走出音乐教室

![小班安全活动教案[优选]](https://img.jihtu.com/upload/291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