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案

时间:2025-11-22 19:05:05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鸡兔同笼》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鸡兔同笼》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

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构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潜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主题图: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教师: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的,雉就是野鸡,哪位同学看懂它的意思了?

学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从题中获取信息,你明白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既然“鸡兔同笼”问题能流传至今,就就应有它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

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大家在刚才猜了好几组数据,经过验证都不正确,为什么猜不对呢?

数据大了不好猜,我们就应怎样办?我们把数字改小些,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从题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齐,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预设:

学生1: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共有26只脚。学生2: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设计意图】

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3、猜想验证。

教师: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猜测需要抓住哪个条件?学生:鸡和兔一共有8只。

教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必须能立刻猜准确呢?好,老师那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出答案来,开始。学生汇报。

小结: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完成得十分快,很了不起!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样样呢?

预设:

学生1:列表法能很清晰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2: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能够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就会比较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教师:说得十分好,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一下更简洁的方法吧。同学们再来观察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

学生1: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只。

学生2: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反而减少2只。

【设计意图】

列表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料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状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数形结合理解假设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十分好,我们一齐继续来看这张表格,通过分析表格来将同学们的想法表述得更加清晰。假设全是鸡。

教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教师: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这也就是把什么当什

么来算了?

学生:不是,我们是把一只4只脚的兔当成一只2只脚的鸡来算的。

教师:这样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每少算一只兔就会少算2只脚。

教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只脚。实际有26只脚,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只脚,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每只鸡比兔少2只脚,少了10只脚说明笼子里有5只兔。

教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算式。

教师以画图法进行演示:8×2=16。

26-16=10。

4-2=2。

10÷2=5兔。

8-5=3鸡。

假设全是兔。

教师: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有0只鸡和8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

教师:笼子里是不是全是兔呢?这个时候是把什么当什么算的?

学生:把里面的鸡当成兔来计算的。

教师:那把一只2只脚的鸡当成一只4只脚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

学生:就会多算2只脚。

教师:请同学们像老师那样画一画,算一算。学生汇报:

8×4=32。

32-26=6。

4-2=2。

6÷2=3鸡。

8-3=5兔。

提出假设法概念。

刚才我们通过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来解决例1的,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算术方法中较为普遍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假设法的算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采用画图法,数形结合地引导学生根据图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学会思考,学会解释,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假设法的优越性。

知识运用

学生独立完成古代趣题。

【设计意图】

运用已学的技能去解决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齐用列表法和假设法研 ……此处隐藏23213个字……8256

2129258

2030260

质疑:有50张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举,你是如何列举的?

(引导学生通常先从总数的中间数列举。)

质疑:根据假设算出的钱数与实际总钱数不一样时,你是如何调整的?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调整方向、调整幅度。)

师强调:像咱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2.假设法

(1)假设全是成人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成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图略)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成人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推理思路。)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成人票价×总张数-总钱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成人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成人票数+学生票数=50;成人钱数+学生钱数=260

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成人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

列方程为:6x+4(50-x)=260

(解略)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回应开课时的问题。)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同桌讨论)。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

《鸡兔同笼》教案15

时间:20xx年12月3日

地点:大会议室

主备人:崔xx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教研内容:“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会画图、列表、假设等多种解题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重难点突破:借助已有数据利用列表尝试(枚举法)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数据之间的变化特点,有意识的为下面的方法做好铺垫,通过适当地 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中农动“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经历不同的方法结局问题的过程形成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模式方法:提出问题——列举尝试——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寻找解法。

作业设计:有浅入深“鸡兔同笼”的基本题型多练。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1、引导学生理解提议,找出隐藏条件,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2、列表虽然繁琐,但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是解法的.基础,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从中体会数量的变化规律。

3、假设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准确的说明算理,体会为什么假设的与所求的结果不是一致的道理。

4、列方程解时要借助实例,体会设X的技巧,因为学生学习内容的局限性,让学生体会设其中只数多的兔为X的道理,方法是设出一部分,根据总数列出方程(易列难解)

活动总结:

全体教师针对研究主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以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让全体教师对刺客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思路。

《《鸡兔同笼》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