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5-11-15 21:18:12
【荐】鸟的天堂教案

【荐】鸟的天堂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案1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该组的主题是视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在本篇课文中,作者巴金以“我”的身份,描写了自己两次巡游“鸟的天堂”的过程,以及两次巡游所看到的不同景观和不同感想。文章语句美丽,结构清楚,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其中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是生动。在文章的细微环节描写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观赏“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进一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本篇课文所用时间为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检查学生的生字词驾驭状况。

2、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清晰文章的主要结构。

3、分析重点语句,以及文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培育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实力,让学生学会思索,乐于思索。

4、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实力。

5、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与自然间和谐美。

教学重点: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间和谐美。课前打算:

1、生自主预习课文,驾驭生字词,读通句子。

2、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有关榕树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置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堂”这个词吗?那你们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天堂应当是怎么样的吗?(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实啊,不只是人有自己的天堂,鸟也有它们的天堂,怎么,不信吗?那么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同学们都读完了课文,你能依据作者巡游“鸟的天堂”的次数,给文章分成几部分。(1——9自然段:第一次巡游10——14:其次次巡游)

3、第一部分,是按什么依次写的`?(作者巡游的依次)

三、读思结合,解析第一部分。

1、请不同生分别朗读1——4自然段,随文检查生字词驾驭状况。

2、读完这四段话,你觉得此时这四周的环境怎么样?你从哪看出?

(生自由回答,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3、朗读5——7自然段。

4、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榕树的树叶、树枝,写了榕树的大及大的缘由)

5、请课前找到资料的同学来为大家说明:为什么榕树枝干的数目会数不胜数?

(生介绍自己所查阅到的学问)

6、请生朗读第8自然段。

(1)你们觉得这一段写得怎么样?

(生说说自己读完这一段后的感受,详细说说拿一句给了他这样的感受)

重点体会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光明地照射着我们的眼睛,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抖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7、朗读第9自然段

8、第一次巡游“鸟的天堂”作者有没有看到鸟?四、深化思索,究根“鸟的天堂”。

那么鸟的天堂里究竟有没有鸟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其次次巡游。

1、生朗读10——14自然段。

2、同学们数一数,文章总共提到了几次“鸟的天堂”?将其用————划出(5次)

3、小组探讨:为什么前四次加引号,而最终一个却没加?

(小组汇报答案:因为前面作者所认为的“鸟的天堂”只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并未亲身体验过。而后来,作者也亲自体验到了,所以没引号。)

4、你认为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得欢乐吗?为什么?(在次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和鸟的和谐美,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是要由人和鸟共同维护的)

5、播放鸟儿的叫声,让学生绽开想象,在鸟叫声中体会鸟儿们的欢乐。但站起表述时还只是个别学生在动,使得参加面较小,全体互动不足。今后仍需致力于调动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鸟的天堂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 ……此处隐藏26902个字……生字,能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由点到面”的描写手法。

三、教法学法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2、采用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力求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流程

最后,我来谈谈教学流程的设计:

1、由题入手,检查预习效果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种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请同学们用双竖线把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段落隔开

②想一想,作者这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3、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让学生理解大榕树的茂盛,旺盛的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划下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第6自然段的教学指导,重点抓住“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让学生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在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读第7自然段,通过“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两句,引导学生抓住“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回答出“枝上又生根”。试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枝上又生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全面,能说多少算多少。接着用多媒体出示大榕树的图片,教师边讲解这种南方的树种,边指导学生理解许多的根又生出许多的枝来,许多的枝又生出许多的根来,这就叫“枝上又生根”,所以之前作者看到的这株大树时感觉就好像有许多株。等学生理解之后,大屏幕出示大榕树的资料,用作比较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株榕树比我们的校园还大时,学生在感到震撼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读出大榕树的“大”。

榕树的第二个特点是“茂盛”,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8自然段,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并且渗透写作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木也可以这样来写,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我通过指名读12—13自然段,提示学生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会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课文。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5、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6、布置作业

假设自己是一只小画眉鸟,你会怎样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呢?让学生课后写一写,做一次小练笔。

五、说教学评价

在《鸟的天堂》教学过程中,本着及时、多元、公平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贯穿学习过程始终,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

六、说多媒体应用

本节课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除出示课文中的重难点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形象画面来化解难点。如在学习大榕树枝上又生根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七、板书设计

我认为板书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看板书就明白这节课的写作目的,从而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的。遵循以上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3、鸟的天堂

第一次树茂盛、大静

第二次鸟多、欢动

《【荐】鸟的天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