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浒传》教案1第一课时:
一、播放《好汉歌》,先声夺人造气氛。
1. 你最喜欢《水浒传》里哪位好汉?
2. 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较早出场的好汉林冲的故事。
二、揭题审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
三、自读课文,书声琅琅初感知。
1. 自己独立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1) 拨草寻蛇: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
(2) 依草附木: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
(3) 踉跄: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
四、质疑问难,扫清障碍学白话。
1.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经过改编选入教材的,仍有一些文白相杂的语言,请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 同桌交流。如果同桌的问题你能解答就解答,如果两人都不会,那就待会儿提出来,全班交流。
3. 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五、听写词语。
依草附木 拨草寻蛇 满面羞惭 杀鸡宰羊 劈头打来 流配 恼恨 踉跄 厅堂 理睬
第二课时:
一、聚焦重点,七嘴八舌话人物。
1.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的林冲
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
(学生可能填: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
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
2. 我们研究了林冲,自然要研究另一位人物--洪教头。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的洪教头
(学生可能填:目中无人、心胸狭窄、傲慢、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鸡肚肠、见钱眼开、有眼不识泰山)
教学“洪教头”一处,可相对略一些,以便集中时间研究林冲,一详一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练习朗读,有滋有味品文章。
1.全文写得最精彩的是第七自然段,这一段集中表现了林冲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好汉形象,我们一起来朗读欣赏。
方法: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
(3)师生评点;
(4)教师示范;
(5)全体朗读。
2. 名学生上台演一演这场戏。
方法:一生旁白,一生演林冲,一生演洪教头,众人演观众。
三、延伸拓展,激发兴趣读《水浒传》。
这篇课文是从《水浒传》里节选出来的,《水浒传》里像这样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醉打蒋门神”等。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水浒传》,一个月后,班级举行《水浒传》故事演讲会,评出班上的故事大王,好不好?
[评点]
熬设计集中体现了两点:一是多元理解,紧扣文本,突出学科特性。这是本教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孙老师非常巧妙地提出“什么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具有可多元理解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
特性与价值。孙老师向学生渗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物是丰富的、立体的观点。更为可贵的是,老师把学生的多元理解与语言文字的品味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的理解有根有据,在这种寻根问底的'探究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二是教学设具有生成性。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这样,课堂教学会显得自由、自如、自在,丝毫也没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弊端。多元理解不离本文,个性飞扬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不胡思乱想,
《水浒传》教案2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故事情节;
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学习课时:
一课时
自主预习
一.下面各项中,人物的绰号在前、姓名在后,请补充完整:
1、浪里白条_________
2、____________吴用
3、赤发鬼___________
4、插翅虎___________
5、神行太保_______
6、小李广___________
7、玉麒麟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时迁
9、____________史进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___________
⒉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
⒊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
⒋大闯野猪林___________
⒌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
⒍怒杀阎婆惜___________
⒎大闹清风寨___________
⒏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
⒐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
10.探穴救柴进___________
11.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__
12.血溅鸳鸯楼___________
检测题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共_____人,地煞星共________人.
3.《水浒》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体现“ ”的主题。
4.《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位.他们是_ ___、______、_______。
……此处隐藏5362个字……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林冲是怎样棒打林教头的,结果怎能样?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
林冲棒打洪教头。
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
学生善于倾听,他说得好,好在哪里?用词简炼,借鉴这些词语,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教“偏不信”?就是故意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2、林冲是怎样的人?忍。从哪里看出林冲的忍?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第四、五自然段。
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
朗读竞赛第七节:
自由练读第七节
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
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教师范读。
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棒打的结果怎样?三生读第八节。
(三)练说: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躬身施礼,一忍。如果不理你,你高兴不高兴?林冲让座,二忍,不敢不敢,三忍;只好提起棒四忍,不打认输,五忍,无可奈何;第七节,迫于无奈,忍无可忍,一棒扫倒,点到为止。
学习林冲什么?艺、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今天学习了课文,我们接触到了水浒传108好汉中的豹子头林冲,书中还有许多的好汉。
《水浒传》教案9一、教学思路:
本文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爱上读《水浒传》,怎样读《水浒传》及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平实自然。课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读懂课文,后来我再次认真琢磨教参,制定整个教学思路,备好课。备课中,我抓住课文第2部分写好简洁的导学案供学生自学群学。教学时,我以“一个问题为统帅”辐射到全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段体会出“我”爱读《水浒传》?”为全文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想象、朗读,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出“我”爱看《水浒传》,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抓住“迫不及待”“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过没完”“这一段,反复启发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我”的痴迷。让学生想象“我”读书时的情景,读到兴起处会怎么样?特别是“武松打虎”部分,老师先让学生品读水浒传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原文的细致精彩,让学生明白“武松打虎”的精彩也是“我”爱读《水浒传》的原因之一。“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也是“我”爱读《水浒传》的一种表现。一篇课文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与方法,训练一种能力,体验一种情感,领悟一种人生智慧,就是大大的成功。放手取舍,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调动学生研讨、探究、对话的热情,从而最终达到了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六、教学时数: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