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时间:2025-11-23 10:13:06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1

我是一个愚笨的人,虽说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读了许多遍,也读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书籍,但身处乡村学校,每日感受到的都是乡村教育方面的人和事。所以一直固执地认为:在乡村,“理想教育”只能说是一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畅想“理想”就已属不易了,更别说达到理想了。但是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却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去思索如何改变现实的困境,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一条可以穿行的桥梁,如何着眼理想,脚踏实地小步骤地去上下求索。

现实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阻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现象,那就是村小老师往往过多的把教育教学这个本属于脑力范畴的工作做成了体力劳动,不能做个真正的脑力劳动者。造成村小教师脑力劳动缺失的原因非常复杂,客观的原因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压力、管理体制的局限等等,如果单从教师主观方面来分析的话,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大部分老师在使用新教材同时感受到了研究的重要性,也想去反思和研究。但是却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的引导者。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进行了进十年,国家进行了各级各类的培训不计其数,难道教师还没有研究基础及方法的引导?现实是国家级、省级的培训对于一线的农村教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再者任何培训都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来消化,农村小学的师资来源以及实际能力十分不理想,有些培训农村一线的教师即便参与了,可由于培训的理论性太强,他们听不懂。一线的老师需要的是具体的与他们的认知相匹配的由浅入深的引导。在农村一所村小能有一两个正式的全日制师范毕业生就很不错了,想找理想的引领老师的确很困难。加之方法的引领是一个实践性的长期摸索体验过程,并不是一两次的培训讲座就能够凑效的。

二、一部分的教师想研究想反思,但是在自身与理想的比较中黯然神伤,缺乏研究信心的鼓励者。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经验丰富,虽说干了一辈子,但都是就事论事,怎样做有效(主要是能提高成绩)他们知道,但是为什么?没有想过。就是想过也是被应试教育逼迫的,思考的视野很狭隘,得出的经验往往是违背了教育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多数情况下是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现在让他们去研究去反思,就像是先给他们下了判决书:你们以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个不称职的课程改革者,你们的理念与课改理念相差太远,他们何来研究的信心?我也做了一点尝试,通过看录像的'途径,观看名师讲座、课堂实录,想以此提升他们的上课水平。但是这种相差千里的示范与榜样,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完美课堂以及高深见解,让他们领会到了名师的素质是那样的完美。他们不知道即使再好的老师也有课上的很糟糕的情况,他们常常为自己课堂的无助而痛苦,名师的完美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他们需要的是近距离的、真实的课堂,需要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榜样,需要点滴的长久浸润的鼓励,需要自己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到的成功来作为直接的鼓励。

三、还有一部分老师他们在不断的反思、追问,但现实却时刻让提醒他这种做法是多么的不值,缺乏研究与反思的动力激励者。

现在农村教师虽说实行了绩效工资,但是苏北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没有执行绩效工资时候,教师工作从不讲报酬,实行绩效工资后大家反而变得斤斤计较了。除了工资,农村小学的教师没有其它的任何收入,尤其是优秀村小教师在和城区学校教师的待遇比较时心里很不平衡。另外,学校应试主潮的生存压力客观的存在,村小教师作为教师中的最底层很少得到精神上的认可。这样单靠个人良心与师德作为研究与反思的动力,它的持久性与普及型值得怀疑。正在进行研究与反思的村小教师由于能力与环境的原因,虽说在课改之初热情很高,但长期缺少动力的激励,慢慢的看破红尘,逐渐的在牢骚与失望中迷失方向。

心中的理想

新课程改革要想在农村小学取得进展,必须改变农村教师远离研究与反思的现状,她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合力。

一、农村小学校长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引领。

村小校长要树立责任感,锐意进取干好事业,同时又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要深深理解了“理想教育”要反对“纯应试”教育,反对追求表面的功利主义,要耐得寂寞。这就要求村小的校长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准确把握上级的精神,做一个有感召力的精神引领者、实践指导者,上级文件的本色传达者、有效落实者。

二、各级各部门对农村教师群体给予优待,留住人才。

要想改变现状,农村小学需要一批有事业心,有能力的人去引领,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村小学的校长都愿意进城当老师,就别说是老师了。优秀教师城乡比例严重的失衡。村小教师中真正的师范毕业生不到20%,这些人还想进城,因为他们的同学大都在城里教书,同样的一个人,在村小永远得不到市级以上的奖励和上课机会,一旦进了城,到了有名的学校,极可能得到市级以上的荣誉奖励,轻易的获得市级以上的优质课。而且奖金福利让村小教师想都不敢想。所以,要留住现有的优秀教师或者说要吸引一批有能力想干事的教师到农村去,要提高村小教师的工资待遇、要在荣誉与上课机会上适当的照顾。我们要让研究者与农村小学的实践者距离尽可能的缩短,让研究更朴实、真实、更有普及性。

三、对农村小学的评价要增大自主评价的比例,促进发展。

村小要取得真实卓有成效的发展,必须激发村小全体教师与领导者的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的评价要关注实干,关注现实、尽可能的把评价主体下放到校,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失去土壤。让村小在真实的评价与办学目标中前进。校长作为学校中的一员,与老师朝夕相处,亲历了学校中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有可能也必须对每个教师进行公正,真实的评价,让真正进行反思与研究的教师得到认可。从而引导着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四、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势互补。

说实在的,在农村小学,让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一个高的水平,都生活在一种状态下,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在部分不能成为研究型老师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不怕吃苦,做事任劳任怨。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来考虑?让他们成为有反思能力的老师的助手,辅导学生,就像英国的助教制度一样。这样也弥补了研究型教师对于重复简单枯燥事物的排斥。合理分工取长补短,把动脑和动手发挥到最佳水平。

有位哲人讲: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希望农村小学有更多的行动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穿行 ……此处隐藏6806个字……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三、理想的福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鼓励子女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这种发现只能在孩子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民主型家庭的家长往往是以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家庭中,通常具有创新意识、活泼、天真、开朗的孩子都有一个比较平等、宽容的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对父母的“没大没小”持否定态度,其实这反而应该提倡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父母是一个教育整体,教育孩子必须要有父母双方的通力合作,也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人的行为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稍有闪失,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获得别人的尊重看作是仅次于自己价值实现的最高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尊看作是人最敏感的角落,父母要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六、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哀莫大于心死。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真正教育的停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十分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会对孩子有多大的激励作用。父母的一声鼓励“你行,你一定行!”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遇的父母。“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时时有教育。”为了培养家长的教育素养,社会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并富有教育理性的读物。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看着子女健康地成长,做父母的就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却是子女成功的关键因素。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让我们每个父母都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天才的成长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9

近期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重新认识了如何去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在教学中,我更愿意去为幼儿去创设一个探索的情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时间、场地和充足的经验,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兔子,那我就把真实的兔子带给他们,在喂养过程中,不喜欢便便,我们就以便便处理为契机,支持幼儿对于兔子便便的探索,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幼儿自己去照顾幼儿,寻找如何处理便便的方法,以及后续对便便利用的研究。在课程完成之后与幼儿进行一个分享和交流,提升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学习,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在这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会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成为幼儿的'好伙伴。课程有限,但又无限,我们结束了在课堂上对兔子便便与兔子的研究,但是小兔子一直养在我们的植物角,接受着小朋友们的照料。

“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永远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特别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教师首先从热爱幼儿做起,尊重幼儿的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保育活动特点,提供适宜的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心,少一点打击,多一些欣赏,要平等对待幼儿,学会倾听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虽然我距离主教授提出的理想教师的标准还很远,但是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朝着理想教师的目标而奋进。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10

在这个暑期里,我拜读了朱永新所写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两本书,我感觉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两本书所写的内容是朱永新“理想”中的教育,其实也是许多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朱永新认为,教育和其他职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它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智慧和洞察力。

朱永新提出,作为一个理想的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很多人在生活中缺乏激情,是因为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可爱和伟大之处。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事实上,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自信心可以让人变得强大,适当的自豪感可以助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也只有自信才能带来高峰的体验。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追求成功,二是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转变旧教学观念,树立新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讲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改变知识的传递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坚决

摒弃一切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不适于迅速提高教育水平的传统作法;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要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这样才能创新教育,发展教育。

朱永新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爱心和受学生尊重的教育者。他们应该致力于追求卓越,拥有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交技能。他们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努力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目标。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他们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理想教师不仅在学术上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还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理心和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师不仅要内心充满爱心,还要将这份爱心传播给学生,使他们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成功,才能说教师的爱是真正的爱。教师应该摒弃一切庸俗浮浅的假爱,如溺爱、宠爱、偏爱等,努力以博爱、仁爱和真爱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育需要追求理想,只有点燃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整个民族变得强大,团结一致,从而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即将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们,正是因为怀揣着夺金的理想,才能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最终将理想化为现实。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