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07 14:39:07
语文教案集锦[5篇]

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出示课件: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出示课件:拓展练习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出示课件)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会写“队、找、响、歌”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学习新偏旁欠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的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幻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合唱队,可是却发现它们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它们是谁?(板贴:小蜜蜂、小青蛙、蝉)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三位不用嗓子的歌手歌声怎么样,它们究竟是怎样唱歌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瞧,小黄莺开始寻找合唱队的歌手了,它飞到了哪?(绘画花丛)它听到谁在唱歌呢?(小蜜蜂)小蜜蜂的歌声怎么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蜜蜂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动物声音的特点发声方式

小蜜蜂嗡嗡嗡,真好听靠振动翅膀发声

3、原来,小蜜蜂不用嗓子,靠振动翅膀也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你们在课文中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知道了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

4、课件出示小黄莺和小蜜蜂对话

(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

(2)生评

(3)师指导朗读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称赞)小蜜蜂是怎样回答的?(笑)它的'笑,可不是嘲笑小黄莺的无知,而是善意友好的笑,它是耐心地告诉小黄莺自己是怎样唱歌的呢。)

(4)再请二组生读。(用称赞的语气读好小黄莺的话?把小蜜蜂的耐心善意读好来。

(5)生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真没想到,小蜜蜂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明白了的小黄莺又飞到了哪?(绘画稻田)它听见谁在唱歌?小青蛙的歌声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男生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小青蛙歌声的句子,用“~~ ……此处隐藏2515个字……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0、画风

擦旗卫丹显斜男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

(2)教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

2、看电脑画面出示的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说说图画的意思。

(第一幅图:重点抓住同学们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第二幅图:同学们共同努力,用画笔画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李卫提出了问题,丹丹说谁也画不出来)(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画不出来)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

③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想法。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①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②说说小艺为什么这样做?

③同桌间练习朗读。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怎样做的,你能认认真真地读读书,与大家说说吗?

(5)让学生读第五自

然段——第八自然段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同学们是怎么做的。(画出了被大树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小男孩手中转动的风车。)板书这些要点。

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能画出风呢?(有小艺的启发;大家知道通过不同的事物表现风;同学们能开动脑筋等。)

第九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进行交流: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三、布置作业:

1、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语文教案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