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

时间:2025-11-23 12:26:08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和自由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和自由读后感1

我越来越喜爱孙瑞雪老师的书,尤其是《爱和自由》,我把这本书推举给身边的每一位好伴侣,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做好一位母亲,尤其是好母亲真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自身的成长能够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岁孩子的妈妈了,在没有接触《爱和自由》之前,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懂规矩、爱学习的好孩子,班级最好没有淘气的孩子多好啊!读完《爱和自由》后,自己简直有点无地自容了,应当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导、观看、帮助就可以了,《爱和自由》转变了我,我们应当允许孩子犯错误,假如是以前,假如一个孩子犯错误了,我肯定会大声训斥,并告知他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这样做就会……一些威逼之类的语言,如今我不会了,无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我有时候心情也会有些波动,但是我时刻告知自己,放松心情,毕竟是小孩子吗,有时孩子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还会用脚去踩,这时候,我们首先告知他,请你把玩具捡起来,我来关心你一起把玩具归位好吗?有的孩子会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睬你,跑掉了,其实没关系的',一次、两次……总有一天,他会特别高兴地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并归位,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包涵、还有亲切的口吻时刻都在感化着孩子,渐渐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请”“对不起”……这些语言,他们也会爱老师、并且关怀老师!

孩子是否犯错误了?有时候我们经常把孩子们的探究当成了犯错误,我的孩子也经常仿照大人拖地,如今我允许他做这些事,还有他特殊喜爱用抹布擦桌子,但是还想仿照我平常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间的有限我还是没有给他充分的自由,没有允许他这样做,只是给他一块我拧好的抹布,他擦了一会,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来,反复这样做,抹布便吸了许多水能拧出来了,他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拧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门、还去擦自己的小鸭子便盆……干的特殊的起劲,虽然弄得地板湿湿的,但总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会再来整理了,假如换成从前,我或许不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去做,其实小孩子不肯定就喜爱在一个地方玩玩具,看书、生活中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关心他成长的!是孙瑞雪老师转变了我,使我允许孩子们自由、欢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家长怎样看待孩子们的每一次错误,最好用主动、确定的语气告知孩子应当怎样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复这项错误,我们大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情来解决孩子们的错误!

爱和自由读后感2

之前自己曾经读过一本《童年的秘密》,《爱和自由》和《童年的秘密》里的观念是相同的,包括叔叔和爸爸的例子也源自那本《童年的秘密》。不过因为是中国人写的,所以更好懂。

我把看完这本书自己感触深的地方摘出来谈自己的感受。红色为摘录《爱和自由》的文字。排列顺序不是原文顺序。

因为人们并不懂教育。搞教育的不懂教育,管教育的更不懂教育也不想懂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通玻

这个我感触非常深。这里要说起《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因为读完这本书我经常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所幸自己的记忆力还不错,多年前的事情一直记忆深刻,这个我想《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东彻柳子也一定是对童年的记忆深刻才能完成这本好书吧。我回忆起童年里因为把一群小朋友领到家里把妈妈辛苦晒的一坛子柿饼给分发了遭到妈妈的责备;回忆起小学时一位女老师把一盒粉笔努力的向班上一位学习不好的同学砸过去,粉笔四溅的情形;回忆起童年本来美好的夏天晚上怎样被表叔用鬼故事吓的不敢回家;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记起不要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所幸我还属于下面这段话的前者。

自己有心理障碍又知道有心理障碍的人绝少,而自己有心理障碍又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障碍的人太多。

关于这句话我最想说的是好多成人在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而又继续把这种痛苦施加的自己的孩子身上!

个性跟创造力是画等号的。因此人的整个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有个性的人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存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

关于个性我的理解是一定不能让孩子受到束缚,这也就是《爱和自由》这本书里提到的自由。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要学会尊重孩子。不然的话也就像下面说的一样,只能是这样的结果。

我们在成长中的每个敏感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指导,我们甚至没有在“自己发展”时得到尊重,我们深深的、独到的思维能力丧失了。

虽然我的父母也爱我们,但是回想这一路的爱,自己还是觉得有缺憾,虽然我也很爱很爱父母,但是我不能说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自由的爱,宽容的爱和理解的爱!所以对下面的话我要谨记在心,学会怎样去爱。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以及怎么样去“教”。首先谈谈我的认识,我认为的教应该不是枯燥的教,而是带着孩子去认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大量从生活中学习而不是课堂学习的过程。下面的这一条我就非常认同。

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教的。看下面:

普通的“教”的本质了: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

这一条我这个妈妈感觉做的还比较好,从来我抱着豆豆很少沉默不语不去关注孩子,即使她很小很小时,我抱出去,看见她在看什么,或者她可能会看到什么,我都会把我的注意力变成她的注意力,然后轻轻的告诉她她在看什么,这个豆豆说话比较早以及现在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我觉得应该和她从小跟她说有关系吧。另外看完《窗边的小豆豆》时我真的非常喜欢书中的巴学园,如果我们的学校都像巴学园那样给孩子自由多好啊!而不是现在这种“普通的教”。

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他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钟声传来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 ……此处隐藏14119个字……的行为,每日从我们口中吐出多少个“不”字呢。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该是有权利说“不”的,但这个“不”要怎么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去告诉孩子呢。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通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读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在教育这方面,我了解的还远远不够,但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不能让它走向一种极端,这本书里触动我心灵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强力支撑,加油!

爱和自由读后感14

我越来越喜欢孙瑞雪老师的书,尤其是《爱和自由》,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好朋友,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做好一位母亲,尤其是好母亲真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自身的成长能够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岁孩子的妈妈了,在没有接触《爱和自由》之前,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懂规矩、爱学习的好孩子,班级最好没有调皮的孩子多好啊!读完《爱和自由》后,自己简直有点无地自容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导、观察、协助就可以了,《爱和自由》改变了我,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是以前,如果一个孩子犯错误了,我一定会大声训斥,并告诉他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这样做就会……一些威胁之类的语言,现在我不会了,无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我有时候情绪也会有些波动,但是我时刻告诉自己,放松心情,毕竟是小孩子吗,有时孩子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还会用脚去踩,这时候,我们首先告诉他,请你把玩具捡起来,我来帮助你一起把玩具归位好吗?有的孩子会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会你,跑掉了,其实没关系的,一次、两次……总有一天,他会非常高兴地和你一起收拾玩具并归位,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包容、还有亲切的口吻时刻都在感化着孩子,慢慢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请”“对不起”……这些语言,他们也会爱老师、并且关心老师!

孩子是否犯错误了?有时候我们常常把孩子们的.探索当成了犯错误,我的孩子也常常模仿大人拖地,现在我允许他做这些事,还有他特别喜欢用抹布擦桌子,但是还想模仿我平时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间的有限我还是没有给他充分的自由,没有允许他这样做,只是给他一块我拧好的抹布,他擦了一会,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来,反复这样做,抹布便吸了很多水能拧出来了,他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拧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门、还去擦自己的小鸭子便盆……干的特别的起劲,虽然弄得地板湿湿的,但总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会再来收拾了,如果换成从前,我也许不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去做,其实小孩子不一定就喜欢在一个地方玩玩具,看书、生活中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帮助他成长的!是孙瑞雪老师改变了我,使我允许孩子们自由、快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家长怎样看待孩子们的每一次错误,最好用积极、肯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复这项错误,我们大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情来解决孩子们的错误!

爱和自由读后感15

我认为《爱和自由》这本书给予了我很深的感触。孙瑞雪老师的教育理念“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让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每当我看到这八个字,心里就感到无比舒服,而且觉得一切都很和谐。因为我内心深处也渴望能够拥有这样的自由,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去行动,不受外界的限制,做回真正的自己,爱自己,并且尽情地感受自己。书中有几处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在没有接触过爱如是幼儿园或者学前教育书籍的情况下,我竟然不知道胎儿在妈妈体内时已经具备了一些内在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在孩子出生后引导他们去发展和探索世界。蒙台梭利将这种能力称为"精神胚胎"。我们常常认为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成人给什么,孩子就接受什么,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甚至期望强加给孩子们,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回想起来,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呢?即使孩子只是想玩沙子或者玩水,家长也要制止,生怕弄脏衣服,但这时孩子的心情并不舒服,他们内心的欲望被压抑着。当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一齐爆发出来。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不应该限制他们不让玩我们认为脏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大人认为一个破旧的玩具没什么好玩的,但孩子却会视其为宝贝。这就是孩子,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他们,而是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让他们按照内在的发展规律自然成长。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科学在发展。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匆忙的,生怕一不留神就”越多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们从胎教到早教,凡是觉得有益于孩子的就一味的灌输给孩子。报早教机构培训班。还记得去年,我在外面的一个书法培训机构兼职,孩子们每周双休日都会来这里培训,有一大班的孩子跟我说”我周末都不能休息,我问为什么,他说周六我上午写书法,下午学唱歌,晚上学英语,周日早上学画画,下午弹钢“我听了不懂该说些什么。看到他无奈的表情,心里很是替他难过,这种现象还不止他一个。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孩子因为父母希望他多才多艺为他报这么多培训班也是用心良苦,孩子学这么多他真的喜欢吗,学了真的能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吗?是有学到?父母觉得让孩子多学点是为了孩子好,全然没想过孩子感不感兴趣,喜不喜欢,如果可以一定要把自由还给孩子,他们非常的需要,也很喜欢,孙老师说。

有一次 我记得开会林老师说,孩子的注意力高于一切。当时我还是不够清晰。但在爱如是幼儿园我发现老师跟孩子讲话时轻的.,温和的,亲切的。走路时轻的特别是在室内,生怕打挠孩子正在工作。如果孩子在专注于某个工作,即便这孩子鼻涕要流出来,教师是不可以过去打挠他,有需要这孩子会自己解决的。但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孩子在专注某工作时或是在思考时都会时不时的被大人们所干扰。曾回想起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罪过。重要的是我已认识这点,在努力克服中。另外,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是宝贝的不得了,舍不得让孩子们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吃饭,一来嫌孩子慢,二是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干脆一切包办,疏不知,年龄越小的孩子他的手是停不下来的,而且他们也乐于操作,虽动作有些慢,但哪有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走的,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很庆幸自己来到爱如是幼儿园,我喜欢这样的教育,这里的老师,孩子,和这些老师相比我没有经验处理孩子们发生的冲突,和孩子比我不会表达爱,深深的记得之仪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的手好冰啊“接着之仪帮我暖手,用她的樱桃小嘴帮我呼暖气,更让我感动的是她把我手放在她的衣服里,说实话我眼泪在里头打框了,我的手一直是冰。

不管如何,我都要努力学习,告诉自己要加油!

《爱和自由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