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篇【经典】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一本小小的书,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虽然很短,但是我从中学到大大的道理。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后,一个叫罗文的英雄呈现在我面前,从他身上学到了勤奋、敬业、忠诚的优秀品格。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我们对于工作都抱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当我们发现这份工作和期待的.不一样时,就会慢慢褪去热情,开始自甘堕落、自我荒废,工作中我们不应该去考虑薪水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放低自己的姿态,通过工作获得技巧和经验,把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这一切最终会带给我们丰盛的回报,而勤奋是长期以来的一种坚持。
敬业,是一种姿态。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极其平凡的,而将一件件平凡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一种敬业,人生在世,无论从事什么事业,敬业是首要的品质。读后感·其实从事任何种工作,并没有贵贱之分,有敬业精神的人,再平凡的事情,只要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也能取得傲人的成果,所以我们所缺的是发挥自我的才能,改掉一些抱怨,多一些实干,保持一颗积极的敬业心态,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超凡卓越的人。
忠诚,是一种信念。我们不管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还是为人朋友,都需要忠诚,在工作中更需要忠诚,对于工作,忠诚的意思并不是盲目地听之任之,而是需要我们有团队意识,有自己的想法,有对工作的责任感,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美德,它往往会让我们得到他人信任和赏识,带给我们满足感和尊敬感,从而走向更高的高度。
总而言之,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希望自己也能像罗文一样勤奋、敬业和忠诚,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动性,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力求把工作做到更完美、更迅速、更准确、更专注,做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人。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2《把信送给加西亚》是由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著。据说,当时哈伯德灵感如泉涌,只花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本永不过时的《把信送给加西亚》。
这本书中的背景是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主人公安德鲁·罗文受总统之令,要把一封信送到古巴岛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的手中。而当时罗文并不知道加西亚将军是谁,长什么样,甚至连加西亚将军在哪儿都不知道,一路上还有重兵把守,稍不注意就会丧命于路上,并把这封重要的信丢失掉。
而罗文不仅把这封信准时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还带来了加西亚将军的回信!就这样,罗文就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可以说,没有罗文就没有胜利的基础,罗文为这场战争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罗文的成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他的成功源于他的责任感和强大的执行力。
如果他没有责任感,就不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第一点。我们不能一听到做事情就推脱,遇到困难就退缩。要勇于承担责任,多尝试,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
除了责任感,如果罗文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他也有可能随时放弃这个任务。书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罗文的向导格瓦西奥未提醒罗文有危险,西班牙军队成群的马蹄声和刀碰撞的声音传了过来。罗文听了之后,没有贸然踏上公路,避免了撞到敌人的枪口下。是的,罗文差一点就和他的敌人撞了个正着。
读这段话时,我的心也跟随罗文的遇险一起上下跌宕起伏,如果换做我,或许真的放弃了。可罗文没有,罗文身上那股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劲头可真足,他知道作为一名战士,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是天职,必须做好。
他也真的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这本书太带劲了,读来爱不释手,引人思考。我想我以后也要成为安德鲁·罗文这样的人,有责任感,能担当,还有强大的执行力。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3《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名列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世人对她的评价很高。正如美国曾任总统布什在读过此书后曾说“太可怕了,它把什么都说了”。可见此书的影响之深、之广。
该书我已拜读过两次。单位曾组织集体学习过一次,通观全文,很杂。但究其精神实质,无外乎三点:
一、服从。
二、忠诚。
三、主动。
相对于现代企业或单位的管理确实很实用。以至于归纳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行为法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此种言论,此种倡导不由得使我想到了广告中的一则广告:“汇仁肾宝,你好我也好。”
某一天,闲来无事,重又拾起该书拜读,思想却发生了质的转变。我仿佛在该书中看到了中国远古时候的一则故事《伯乐相马》。确实中明确立论: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到:
1、员工应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2、企业需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3、领导重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然而事实又是怎样?《伯乐相马》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下纵观现代社会不同性质的企业,在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时候,考虑多的.不是“你很行”。而是“你是谁”?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大有人在,然而在人为的设置的考核障碍前,这些人终归是老死槽边。一方面高举求贤若渴的牌子,一方面又被世俗的困扰而禁锢,最终发出“人才难寻”的哀怨。这不好笑吗?!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确有其积极地一面,但是我们在拜读此书时应清醒的注意到她的对应面——员工。一味的强调一面而忽略另一面的感受,这本身就违背了辩证法。愿我们的当权者、执政者,多一份公心,少一份贪念。善于发现、培养和重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诚如是!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和谐和发展。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4《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罗文现如今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照亮世界的热情、永无止境的勤奋、高效能的沟通、卓越的执行力、恪尽职守的责任心、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身作则、挑战自我的勇气、矢志不渝的恒心、坚定的信念!
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当餐馆的服务员由机器人所取代、当机械化的流程生产因机器人而更高效,失去罗文精神的我们又怎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反,当我们接受一项新的工作、一项新的任务,义无反顾、毫无犹豫的去接受,并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用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克服所有的'困难,以身作则,艰辛任务必将因我们的勤奋而完美完成,那么我们将无可取代。又或者我们每个人恪尽职守,勤勤恳恳的完成自己所要承担的所有工作,甚至超额完成,那么我们也将在日益 ……此处隐藏4603个字……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等等。
《把信送给加西亚》里面满是正能量的话语,读过之后,让人感触,让人羞愧。感触是因为有认同感,羞愧是因为做得不够好。我希望这些话能激励我一步一步向前。最后,我希望我能成为公司里一个“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2故事中的罗文,是美国陆军的一名年轻中尉,在美西战争期间,孤身一人,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冒着生命的危险,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将总统的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出色地完成了这次重要任务。毫无疑问,罗文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这就是忠诚和主动性,就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精神。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础,另外的`启示就是做什么事要坚持,不要总想做这件事会给自己有什么好处,会得到多少花环,荣光。重视的是无条件地主动完成任务本身。如果罗文总想完成送信后自己会成为英雄的话,可能就完不成任务了。
如今,大家都在谈论改革,创新,但是社会上有些同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懒散,消极,怀疑,抱怨,扯皮,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严重地制约着我们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对社会和事业的责任心,进取心和敬业心。
所以,不要埋怨任何人,不要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放弃平庸,端正态度,树立敬业,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水利行业全体人员结合本行业特点,向罗文学习,以罗文为榜样,立刻行动起来,全心全意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只有这样,我们水利行业的明天才会更优秀,我们的行业才会更辉煌,我们的国家才会更繁荣。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3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我心灵深受震撼,想了很多很多。它主要讲: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森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难,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这故事发生在1898年,但故事中所传达的一种精神,成为了我们一代代人的信念,尤其是以下这段话更是发人深省:
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我想,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学校里。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抱怨是不允许的,得到一个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罗文正是通过他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
敬业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不仅能激发工作热情,而且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们努力完成手头的一切工作。当然,这个故事还给我们传达了忠诚、勤奋、自信、良好的心态、责任感和主动性等高贵品质。罗文在接受任务时只知道送信给加西亚,至于他具体在哪里,怎么送都不清楚,但最后他还是完成了任务,如果没有具备忠诚、勤奋、自信、良好的心态、责任感和主动性等高贵品质,他也绝对完不成这个任务。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同样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他的重要性的人物,那个人就是阿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4“把信送给加西亚”已经演变成一种忠于职守、信守承诺的象征。我们需要像罗文这样的“送信人”,而如今像罗文这样的人还相当缺乏。其原因在于: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大家习惯性地给自己设障碍、摆假设、找借口、寻理由。“我忙、没空”、“人少,没办法做到”,“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太理想化了”,“让某某做可能会更好些”等种种理由推托,这些现象就是责任心不强、不愿干工作、不想干工作、工作缺乏积极性的表现。以这样的态度工作,我认为是对自己不负责、是对人民不负责、是对国家不负责,更谈不上忠于职守、信守承诺。相反,罗文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上级命令的结果是下级的坚决服从,背后却是上级的绝对信任,他们的信任来自于对他品质的肯定也是对他能力的间接认可,是他平素的品行为他“赢”得了这次机会,罗文凭这坚强的意志,历尽艰险,不负众望地完成了任务,这正是他的所立之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的,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些什么了,的确,不守诚信能很难为他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生活中诚信能为我们赢得友谊甚至爱情,工作中诚信给我们带来合作甚至事业上的发展机遇,诚信守用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也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在现代商业社会里,经济关系复杂,合作竞争无时无刻不在,信用就是一种资源,一笔无形的财富,就能为企业空手套来一大笔定单,轻松实现资金高效化、利益最大化,也能赢的老百姓购物认同感,他们花钱买的不光是商品,买的是信誉是放心,有时候还是承诺,终身免费服务等。这都是所谓的“品牌效应”,“靠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成为很多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另一大主题,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上大学的儿子寒假要回来了,我在整理他的书房的时候,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小书,书的名字叫《把信送给加西亚》。我感到很奇怪,光看书名并没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以为只是一本随随便便的小说。闲着无聊随便看了一下封面,上面竟然写着“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的图书前十名”。这让我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要知道,全球的书根本多的数不过来,要做到有史以来前十是非常艰难的。
带着惊讶与好奇,我翻开了这一本薄薄的书。书的`语言很平实,文笔很质朴,没有现代作家那种漂亮甚至浮夸的修饰,也没有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一切读上去都是那么的自然。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19世纪,西班牙军队占领了古巴这个小岛国家,并野蛮地奴役着古巴人民。1895年,古巴人民奋不顾身地争取自由。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美国不得已密切关注着古巴形势。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1898年4月,美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并意识到和古巴起义军合作是赢得这场战争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美国总统对陆军中尉罗文委以重任,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联络信。罗文没有提任何问题和要求,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克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至今人们还在传诵它,是因为它倡导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所共同提倡的,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社会制度,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遥远的未来。虽然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对该种精神的阐述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在读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这个故事时却都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源于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追求,源于人类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整本书提倡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部分人缺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