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后感通用[13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6752.jpg)
《爱心树》读后感通用[13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心树》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树》读后感 篇1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篇课文后深受启发。它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从小到大一直依靠着一棵大树。他要什么,大树就给他什么。我觉得他只会义无反顾地贪图享受,不知道感恩,他对大树没有一点回报。
小男孩小时候想玩的时候就和大树荡秋千,渴了的时候就吃树上的果子解渴,累了的时候就躺在树荫下睡觉休息,小男孩很爱这棵大树,大树也十分的爱小男孩。它呵护着他、照顾着他。可是等到小男孩长大了些,他变得不再喜欢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想要些钱,大树就让他把身上的果子摘下来去卖钱,孩子把它身上的果子摘走了,大树依旧很高兴。等到小男孩成年以后,他又回到了大树的身边说:“我现在想要一间房子,可是我既没有木头也没有钱,没法盖房子。”大树听了男孩的话便让男孩把大树自己的树枝砍下去盖了新房子,有了木头的男孩很开心,看到男孩开心大树也很开心。等到男孩年纪大了,想出去旅行却没有船的时候,大树让他把自己的树干砍了做成了船。等到小男孩已经旅行回来时,他只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大树说:“那你就坐在我的树墩上吧。”大树看着老了的小男孩依旧很开心。这个故事中的大树是多么的`无私啊!小男孩又是多么的贪婪,一直在自私地向大树去索取。
读到这里,我再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我觉得父母仿佛就是那棵大树,而我们好比是那个小男孩,小时候,我想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很贵的玩具,不管妈妈多不舍得,但是为了让我开心,妈妈还是会点头答应。可是,我却从来没想过大人上班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记得还有一次,我过生日,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蛋糕。即使这个蛋糕要花去她一个星期的收入,她也毫不在意。读了这个文章之后,我现在想想真的是很惭愧。
读完这个故事,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这么的贪婪了,要懂得知足,要懂得感恩。不能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给的一切。我们也要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不再为我们操心。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
《爱心树》读后感 篇2读过希尔弗斯坦所写的绘本《爱心树》的人,肯定都很喜欢这本书里德苹果树。这颗苹果树为小男孩付出了很多,虽然没有回报,但她很快乐。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一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跑去和这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看着小男孩快乐,大树快乐极了。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他自己的果实,让他卖掉换钱生活,大树很快乐;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大树让他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孩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他砍掉树干做船,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苹果老树奉献出了一切, 从来没有要求小男孩回报给他什么,但是,他却很快乐。因为,他爱这个男孩,男孩儿快活了,他就很快乐。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仔细一想,我跟这个男孩还挺像,而我的家人们就像这棵苹果树。
我家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我的奶奶干的,她很节约水,有次我浪费水,被她骂了,我还向她翻了个白眼珠。现在想想,真是不对。我的爸爸妈妈更是辛苦,他们在一家饭店当厨师和服务员,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回家。如果是冬天,我爸爸烧菜就不会很热。如果是夏天,我爸爸在厨房工作就会满头大汗。我的.爷爷也很累,他在工地里上班,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最可怕的是他4点就要上班。每当我问爷爷累不累,他总是说不累。他们这么做不都是为了我吗!我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特别是我的爸爸。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辛苦地工作,而我从没关心过他,只有自己想要什么,才给爸爸打电话。不,我不要做那个男孩,我也想做一棵爱心树,做一棵高大健壮、能为父母为他人遮风挡雨、付出一切的快乐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 篇3端午假期,我读了绘本——《爱心树》。
这本绘本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孩子很喜欢大树,而大树呢,也很喜欢孩子。小男孩几乎每天都会跑到树下收集树叶,做成各种标本,也常常爬上大树,在树上荡秋千,与大树玩捉迷藏。累了、倦了,还会在树荫底下休憩打盹儿。大树和孩子互相陪伴,嬉戏,孩子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但是,时光流逝,孩子慢慢长大了,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大树感到很孤寂。
有一天,孩子回来看大树,大树对他说:“来吧,孩子。再到我的树上荡秋千,或者到树阴底下睡会儿觉。”“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玩这些啦,我需要一点儿钱。”大树回答:“我没有钱,我只有一些苹果和树叶,你把苹果摘下来卖了吧!”孩子爬到树上,拿走了大树的苹果,高兴地卖了钱。后来,孩子接二连三地拿走了大树地树枝和树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想到了大树。最后,孩子变老了,走不动了,他又来到大树跟前,而大树呢,只有一个老树墩了。大树看见孩子,就热情地招呼他,“来吧,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孩子说:“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树墩上,这时的大树是那样的'高兴和激动。
读完这本绘本,我觉得文中的那棵大树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文中的那个孩子就像我们。孩子只有碰到困难和坎坷的时候,才会来找大树;而大树,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着,尽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树都是尽其所有付出,可大树自己却从未向孩子索求过什么,他只是热切地盼望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见到了,就高兴,心满意足。其实,我们的父母就是那棵爱心树,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懂礼貌,做一个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爱心树》读后感 篇4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读了一本书,叫《爱心树》,想了解这本书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翻开书,第一眼就看到的就是一幅画:一棵大树向一个小"男孩"招手.说实话,我只看到了一只腿,我还不知道他是个男孩 , 还是个女孩呢?他(她)一定十分可爱,我心里在暗暗想。又翻了一页,一个小男孩爬树去摘苹果,小男孩十分开心。树也好开心,叶子直往下落。小男孩慢慢长大了,不和大树玩了,他要钱,要娶妻生子。于是,他把大树的苹果全部给卖了。得到了好多好多的钱。我在想:小男孩好自私呀!可,这不就是我吗?大树好像爱我的妈妈呀!
小男孩越长越大,他对大树说:“我长大了,我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吗?”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但我可以把树枝给你。”于是,小男孩把大树的树枝砍断了,去造了房子。好长时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这就是我呀!我长大了,不和妈妈住,丢下了爱我的妈妈。
又过了好久,小男孩又回来了,他要船,于是把大树给砍了,剩下的只是树墩。 ……此处隐藏3316个字……一点都不好,天天都埋怨她,有时候还不理她,现在一想,妈妈就像文章中的这棵大树,而我就是那个不断索取的小男孩!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让我明白,做一个不断奉献,看到别人快乐,自己就快乐的人,回报才是真正的快乐,索取永远得不到快乐。
《爱心树》读后感 篇10今天,我在家里的书柜里拿了一本书来看,书名叫《爱心树》。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我还是很喜欢。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也每天跑到大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还经常吃树上结的果子,还和大树捉迷藏。如果累了的的话,就躺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也非常爱这棵树。渐渐地,渐渐地,那个男孩长大了。大树常常感到孤寂。有一次,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吧!”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爬树玩儿了,我想要钱。”大树让男孩把他结的果实拿到城里卖掉,大树很高兴。过了好多天,小男孩再也没有来看大树,大树很难过。有一天,长大的.男孩又来到大树前,他对大树说他想要房子。大树让长大的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走建造房子,大树很高兴。就这样,大树很高兴地为男孩奉献着自己,他用树干为男孩造船远游,他用自己所剩的仅有的树墩为老年的男孩当凳休息……
看着这本书,就会让我想起我的妈妈。妈妈就像是书中的大树,而我就像书中的小男孩,妈妈不求回报地为我做这做那,我尽情地享受着妈妈的爱。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大树伟大无私的爱,也看到了大树在小男孩离去后的孤寂与失落。我想小男孩要是会常常来看看大树,大树一定会很开心,为什么小男孩长大后却只在自己有需求时才去看大树呢?要是我离开妈妈,妈妈一定也会像大树想念小男孩一样想念我的,我一定不会像小男孩一样,我会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爱心树》读后感 篇11《爱心树》——?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粗粗略读一下,但却已经收获多多,迫不及待地,我想把它介绍给大家。
第一次拿着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它平淡无奇,心里面还夹杂着丝丝笑意:封面上仅仅画了一棵长着苹果的大树,和一个还未长大的小男孩,和他正准备接着的苹果。还因为这么简单画作,它的封面上竟然写了“20xx年度最佳童书”。我翻了翻,里面的只是简笔画,白白的纸头衬着这黑色的简笔,再加上几个稀稀拉拉的`字。我也会画啊!说不定画得还比他好呢!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书的内容——
有一棵树非常爱一个小男孩,它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小时候,小男孩也非常爱它。可是后来,因为爱,它把苹果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让他去换钱;因为爱,它又把树枝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让他去盖房子;因为爱,它又把树干奉献给了他,让他去造船远航。后来男孩终于回来了,男孩老了,大树什么都不能做了,但它却仍挺直它矮矮的树桩,让男孩坐舒服些,为男孩做最大的努力……
那,是因为爱……
我的心骤然沉重下来了,我的心被这先前认为幼稚至极的书深深打动了。透过了这本书,我想起了那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妈妈,回忆起妈妈对我那无私的爱??因为爱,我摔了跟头她甚至急得比我还痛苦;因为爱,当我生病时,妈妈甚至可以整夜不休地守在我的床头;因为爱,当我和妈妈在追公交车不慎摔倒时,她不顾自己的胳膊在流血,而急于奔跑来看我有没有受伤……
而这份爱,我在今天才真切地体会到……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再轻松,宛如有千斤的铁压在我的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心头涌过对妈妈的所有的爱,所怀有的满满的歉意:“妈妈,对不起,对不起……
现在,正如书中所说“读了这本书,我比以前更爱我妈妈了!”
也但愿,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并珍惜这份爱……
《爱心树》读后感 篇12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爱心树》。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虽然这本书很薄很薄,我也只需用3分钟就可以把它看完。但是这本很薄很薄的书却让我陷入了沉思。这本书主要是说:有一棵大树它非常喜欢和一个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时间,它都觉得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了,孩子陪大树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孩子对大树的要求却越来越多,第一次要钱,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树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大树都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当大树看见孩子得到自己的帮助而开心的样子,大树也会觉得很开心。我刚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引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极了,百分之百的正确!确实如此,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因为这本书中的大树就是妈妈的.化身,而我们就是那个孩子。
可当我们常常向妈妈伸出小手,向妈妈索取东西时,我们是否想过:妈妈能把这样东西给我们的时候是需要付出什么的吗?汗水还是什么别的吗?当然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们只知道去享受得到这件物品时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妈妈。然而妈妈呢?她对我们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不求回报,只要看到孩子快乐,她就感到满足了。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大树的无私、不求回报给感动了,但是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当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男孩时,它还是觉得很快乐。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树对小男孩的爱,就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一样,那么的无私,那么的慷慨。所以我要向大树的学习,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简评:透过文字,挖掘出了内在的美丽!书如生命的营养,它让爱书的人开花。
《爱心树》读后感 篇13从前有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玩。大树很快乐。
时光流逝,孩子已经是个少年了,他需要一点钱,大树让他把身上的苹果拿去卖。大树很快乐。
很久以后,三十而立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座房子,大树就让他把树枝砍断盖一座房子。大树很快乐。又过了很久,五十不惑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就让他把树干砍下来做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很快乐。
后来,六十而知天命的孩子又来了,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大树让他坐在自己仅有的.树墩上。大树很快乐。
这就是《爱心树》的故事。这本书一共只有一千多字,但内容精彩,语言生动,以图文并茂的新颖方式展开描写。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刻画出了一棵伟大、无私的大树,反衬出一个自私自利、贪婪的孩子。作者以树喻人,在大树身上,仿佛看见一个母亲的身影,无私、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关爱那个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大树就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不求回报。
其实,爸爸妈妈都是一棵棵爱心树,给了我们蜜一般的温暖。在我们受到挫折、遇到风浪时,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我们受到打击、碰见困难时,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鼓舞;在我们学习不好时和我们一起冲破难关,生病时对我们嘘寒问暖,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在我们之中,有些孩子也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论父母怎么关爱他们,他们还是挑三拣四,长大后像寄生虫一样依赖着父母。真希望这样的人也看一看这本书,关心、回报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