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教案

时间:2025-04-13 09:19:30
 地理中考教案

地理中考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地理中考教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中考教案 1

第二章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的大陆(亚欧大陆)、的岛屿(格菱兰岛)、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第三章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理中考教案 2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1396 ……此处隐藏1806个字……

地理中考教案 6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

A.建平县行政图B.朝阳市行政图

C.辽宁省行政图D.中国行政图

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D.大分水岭

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D.20°W以东到160°E

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71%B.29%C.50%D.39%

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9.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D.常年湿润

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A.春装B.夏装

C.秋装D.冬装

11.20xx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D.纬度位置

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14.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A.午夜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D.早晨8时

15.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同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6.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干旱的沙漠B.原始的热带雨林

C.寒冷的极地D.中低纬度的沿海

17.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18.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军事力量强弱B.开发历史早晚

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多少

1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都位于北半球

C.发展中国家都是二战后独立的D.发展中国家都位于南半球

20.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D.亚洲、欧洲、北美洲

二、综合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9分,24题10分,

25题11分26题11分,共60分)

21.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A、B、C三个人同乘一辆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A、B、C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A说我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B说我是穆斯林,我们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C说我来自泰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

请回答:

(1)A信奉教,这一宗教主要分布在洲、洲和大洋洲。

(2)B信奉教,主要分布在洲的西部和东南部,洲的北部和东部。

(3)C信奉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

(4)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在中国,多数人(信、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教。

2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米。

(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3)甲山在乙山的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DE

23.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世界2213

非洲3814

北美洲]149

亚洲814

欧洲1011

大洋洲711

(1)计算表中各洲20xx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请把计算出的数值填在表中空格内。

(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3)世界上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24.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大洲:①②③④⑤⑥;

(2)大洋:⑧⑨;

(3)从东、西半球看,大洲⑦属于;

(4)大洲①和大洲②的分界线是。

25.读A、B两地(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气温出现在月;此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说明此地气温的年变化:。

(2)B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那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说明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3)B地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寒带气候

(4)A地的气候特征是

①全年温和多雨②全年高温多雨

③终年寒冷干燥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你知道判断气候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什么

;。

26.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分布。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的,没有优劣之分。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洲、洲的北部以及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等地。

(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洲的东部、洲的北部和南美洲等地。

(4)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洲。

《 地理中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