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时间:2025-04-13 09:19:30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15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或抄写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一杯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1.教师请三名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2.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3.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生字部分,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多音字部分,教学多音字的读音。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3.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4.师:同学们,课文我们读过了,谁能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指名回答。

提示:“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5.师:课文是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呢?

提示: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师板书:实验之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后。

师: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5.组织交流。

(1)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2)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四、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什么人在做实验?

又是怎么做的呢?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五、识字写字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

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右一样宽。

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及时评价。

六、实践活动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2

【教材简析】

这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讲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动。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

1、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3、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做游戏。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 ……此处隐藏14975个字……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3、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记时,看哪一组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拉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1、多媒体显示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2、读一读,并说一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读收获

1、小组交流:

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2、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1、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3、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第五环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结合第四环节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灵活处理。)

六、再次交流收获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2、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此项活动也可结合教学第四环节灵活处理。)

3、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游戏的经过 成功的原因

顺利出“井” 让别人先出去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富有感染力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3、朗读课文,能把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弄清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小声读课文,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说,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的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漏字。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解词)

3、读后学生汇报,可以各抒己见,不要强求统一答案。(问题在学生中解决,整体感知课文)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第二课时一、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1、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理解教育学家的激动。

4、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总结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谈一谈再写下来,选取好的作品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可适当结合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事迹)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