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11-24 23:31:09
科学活动教案15篇(集合)

科学活动教案15篇(集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 感知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 对磁铁的特性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大记录纸、环形磁铁玩具。

2.学具准备:环形磁铁、红蓝背心各6件、磁铁玩具人手一份。

3.认知准备:幼儿有玩过磁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发现磁铁的特点

——你们有没有玩过磁铁?知道磁铁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今天我带来了一块磁铁,你发现这块磁铁长什么样?(出示环形磁铁)

(二)制作玩具,感知磁铁的特性

——你们看,他们有没有吸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们还会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们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请你也来试试看,让你的磁铁在小棒上跳起舞来,并想一想为什么磁铁

宝宝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点观察指导:

(1)幼儿是否能通过探索完成制作。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础上调整;调整仅仅是出于无意识的摆弄,还是有意识的.发现。

(3)引导孩子再重新试试的时候,孩子是否开始有意识地制作,孩子是怎样解释磁铁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这些磁铁都跳起舞来了吗?

——你们是怎样让磁铁跳起舞来的?(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和记录)

小结:当蓝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吸在一起,蓝色碰到蓝色会分开来,红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分开来。

l 幼儿体验

——想不想再去试一试?(幼儿每人三块环形磁铁)

——那我们再去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磁铁宝宝都跳起舞来。

(三)模仿磁铁,体验磁铁乐趣

——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铁呢?(穿蓝红小背心)怎么做?

——让我们一起来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 !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 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 认识手指的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四、小手的用处

师: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科学活动教案3

  指导思想: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相互,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 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 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www.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 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此处隐藏8847个字……析:孩子是爱“玩”的,孩子也正是在“玩”中探索并发现的,但如果孩子们没有明确的科学学习任务意识,那么他们的“玩”就容易流于漫无目标或表层,不容易进入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教师适时引导,让幼儿取三样同类物品连接,意图让幼儿发现物体自身连接的方法。教师借助课件,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归纳连接的方法,闪耀红点让幼儿形象地感知物体连接要点:共有一个衔接处。让幼儿取三件物品后回座位,则意图让幼儿凭直觉拿到物品,允许幼儿连接失败,为下一步的再次探索作好铺垫。)

(二)、尝试连接不同种类的物体。

1、让连接失败的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在刚才呈现的操作材料中分离出自身不能连接的物品。

师:刚才我们发现,有些东西是可以自己连接起来的,有些东西自己不能连接起来。那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自己不能连接起来?

幼:塑料圆球、木头积木、木珠、彩纸。(幼儿说后教师把这些材料拿到展示板下面)

2、师:刚才我们找了,这四样东西不能自己连接起来,那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也连接起来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3、提问要点:你拿了哪几样东西,是怎样帮助它们连接起来的?

幼:我拿了彩纸、夹子,我用夹子夹住彩纸,让它们连接起来。

幼:我拿了积木、皮筋,我用皮筋系住积木,让它们连接起来。

幼:我拿了鞋带、塑料圆球,我用鞋带系住塑料圆球,让它们连接起来。

(评析: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一位支持者、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创设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和科学思考的情境,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投放能够支持幼儿发现的材料,提出有促进作用的问题,为幼儿的探究和发现铺路搭桥。这一环节,是操作材料种类上、连接经验迁移上的递进。让幼儿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帮助自身不能连接的物品连接起来,旨在让幼儿巩固运用连接的方法,理解“被连接”的含义。而交流能够生动地再现每个幼儿的探索过程,正如兰本达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所提出的,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还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

(三)、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连接更多的物体。

1、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更多的物品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连接。

师:刚才小朋友拿了2样或3样东西连接起来了。那小朋友可不可以拿4样、5样或更多样的东西,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再来试一试。

2、展示幼儿的连接,分享成功,教师小结。

提问要点:你选了哪几种材料?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3、教师总结要点:刚才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连接了多种物品。

(评析:操作探究是科学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操作活动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第三次操作,体现了材料种类上、连接方法上的递进。教师引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选用更多的材料,综合运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体验动手操作探索的乐趣。)

(四)、拓展经验——找找周围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1、幼儿找找周围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也是连接的?

2、演示图片,与幼儿一起说说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小朋友说了很多,老师也拍了一些连接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锈钢铆钉把玻璃和栏杆连接在一起做成楼梯扶栏。

绳子把花伞和顶棚格子连接在一起,把我们的幼儿园打扮得很漂亮。

排水管和水箱连接在一起,一拉就能放水冲厕所。

黑色的塑料管和红色的筐连接成货架,让我们小朋友游戏时放东西。

3、教师总结:连接可以让东西改变形状,增加用途,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评析: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探究,但探究的目的性、有意性不强,教师就应敏锐地抓住时机从现象和问题引发活动,引导幼儿逐步扩展深一层次的研究。这里的拓展经验与发散思维,把幼儿的视线从现在的操作实验引向了现实生活,使他们了解到原来周围生活中有好多连接现象,继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究生活中连接现象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游戏:连一连,动静交替,自然结束。

师:说了这么多连接的现象,我们再来玩个连接的游戏。人与人怎么连接呢?小朋友听着音乐边跳边拍手,等到“叮当叮当”的音乐响起时,和一个好朋友连接,也可以和二个、三个四个好朋友连接。

2、全体幼儿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听音乐出活动室。

(评析:欢快优美的音乐,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最后,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和朋友玩起了连接的游戏。手拉手、脚勾脚,“连接”在每一个亲密的动作里呈现。而后,全体幼儿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开出去,为整个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杯;温度计;擦手干毛巾;冰块;湿毛巾;小脸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每组一块记录板、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我这儿有杯热水,这杯水一直放在这里,结果会怎么样呢?

(水温会下降,热水会变冷)

2、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

(1)“你们有哪些办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冷?

“请你们三人一组,把你们商量的方法一个个记录在格子里。”

(2)幼儿分组讨论并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设计意图。

(3)小组交流。

3、提出实验要求。

(1)“现在我和你们来做个实验,我不用你们的那些方法,让热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你们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热水的温度降得低。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实验步骤:

小组商量各自的实验项目——倒好热水测量温度并记录——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温并记录——做好一项后再做其他的。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

(1)“你们一组用了哪些方法使热水快点变冷的?实验后的水温是几度?下降了几度?(幼儿分组介绍)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实验与非实验的不同。

“为什么我的这杯水温度下降慢,而你们的热水就下降速度快呢?”

(我们用了各种方法让热水里的温度散发出来)

5、教师小结:

生活中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用调羹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气流通、添加冰块、放在冷水里---,这些方

法都能能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作用,而没有实验的热水它只能将热量慢慢的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它的降温速度就会比较慢。(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留疑)

《科学活动教案15篇(集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