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教案

时间:2025-11-24 14:39:08
劳动的开端教案

劳动的开端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劳动的开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1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本次作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劳动》的习作。针本单元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作文教学,就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引领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作文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说再写,通过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作文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一种天生的痛”。一提起作文都很头疼。但

我们班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并写出自己稚嫩的见解。只有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作文水平较差。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先说再写,写作时有扶有放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说清自己劳动的经过,并且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清自己劳动的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2、谈话:知道歌名吗?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3、你知道劳动包括什么?(做家务,打扫卫生,农民伯伯种地,工人叔叔建房,爸爸妈妈每天上班,老师上课,这些都是劳动。) ……此处隐藏15976个字……教学安排: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宝藏()

(cangzang)

挑()战

挑()脚

(tiaotiao)

半夜得()动身

得()了吧

(dededei)

降落()

落()在后头

(luo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3、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二、细读课文,深化认识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①变换说法

红肿的肩头很疼。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③感情朗读

3、根据提纲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4、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个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2、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进一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听课文第三段录音,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第二天挑煤劳动的艰难?

2、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3、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4、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三、读懂“提示”,分辨详略

1、指名读“学习提示”,思考:“学习提示”共几句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

四、总结全文,扩展阅读

1、谈谈读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劳动的开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