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24 14:39:06
[精]语文教案6篇

[精]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同学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同学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同学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同学阅读兴趣,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俺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同学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同学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同学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身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考虑的`开始,问题是发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自身去进行阅读实践,自身去感受、考虑,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局部?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局部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俺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局部。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同学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此处隐藏1359个字……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叶、早、那、才、您、安、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德育目标

感受太阳花的美丽,陶冶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太阳花的美丽,增强美感陶冶情操。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见过什么花?请你接受这种花的样子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观察太阳花。

板书:13 太阳花

3.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了什么?

4、学生质疑:太阳花是什么样的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5、小朋友提的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读错字不添字)

2、同桌互读,边读根据上述问题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共有4个)

4、抽四名学生分段的赛读。

三、读读议议

1、课文主要讲太阳花的什么?

2、太阳花是什么样子?

3、为什么叫太阳花?

四、出示一、二类字词学生认读

1、出示生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

强调:“晨”“晒”“照”等字读翘舌音。

“早”“才”读平舌音。

“含”“呵”的`声母都是“h”。.

“嫩”“那”“您”的声母都是“n”。

3、指名认读,开火车,抽读,分组读。

4、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的呼号,标出一、二类字。

5、在课后的一、二类生字中标上拼音。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a 看图(出示幻灯)

太阳花是什么样的形状?

太阳花是什么样的颜色?

太阳花是什么样的姿态?

b 图文对应

自由读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花的花瓣、叶子和茎写具体的;

理解“五颜六色”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c 再读课文感悟太阳花的美

过度:太阳花不但美,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到底是什么特点呢?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a 指名学生分别读三、四自然段

b 这种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c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太阳升起,花儿( ),太阳( ),花儿( ),太阳( ),花儿( ),所以这种花叫( )。

d 分组读第三、四自然段

e 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太阳花范读、领蓬勃向上的特点。

读、指名第四自然段读得稍轻、缓慢,体会太阳花随读着太阳下山安静入睡的意境。

3、拓展延伸

你知道一些什么花?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三、作业

任意观察一种花的形状、颜色,并写出一段话。

板书设计:

早上:乐呵呵地开放

太阳花 中午:太阳越晒越艳

傍晚:安安静静地睡觉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二类生字词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学习一类字的写法及意义

1、出示一类字

叶、早、才、您、安、静、那

2、在课文中找出出示的一类字,并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

3、口头扩词

叶:树叶 叶片 叶子 竹叶

早:早上 早晨 迟早 早饭

才:人才 天才 刚才 才到

您:您好 您们 是您 您的

安:安心 公安 安全 安装

静:动静 安静 静悄悄

那:那好 那里 那样

4、识记生字

a “叶”“早”“才”“您”“安”与“十”“日”“木”“你”“女”等熟字比较

b “那”字的第五笔是“横撇弯钩”

c “静”字左窄右宽,第十二笔要出头

三、课堂练习

1、描红临摹

2、抄写生字词

四、课堂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精]语文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