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10-10 08:00:07
小班教案[大全8篇]

小班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多喝开水的好处,养成喝水的习惯。

3、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重难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实物和图片各一份。

2、水杯每人一只。

3、仿编儿歌的图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依次出示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1)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2)有一天,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在一起说话,说什么话?

二、欣赏儿歌《喝水歌》

1、教师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里,杯子在说什么?奶瓶又是怎么说的?茶壶悄悄地在说什么?花盆是怎么对大家说的?

2、教师出示图片,再次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幼儿看图学念儿歌。

4、幼儿边念边表演儿歌。

你们刚才念的儿歌真好听,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喝水歌)

三、仿编儿歌

1、讨论:除了妈妈,宝宝,爷爷,花儿、小朋友要喝水,谁也需要喝水?(请幼儿自由表述)他们为什么要喝水呢?

2、教师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

提问:动物、植物、人类都需要水,我们来编一编儿歌好吗,张老师先来编一句,听一听,老师是怎么编的。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儿歌。

教师:你们平时喝水吗?你们平时什么时候喝水啊?

总结:水太有用了,老师告诉你们,水能清除我们体内垃圾,调节人体的体温、防止皮肤的干燥。我们在平时要多喝开水,养成多喝开水的习惯,我们不仅要在幼儿园多喝水,在家里也要多喝水,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四、大家齐干杯

教师:水太有用了,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喝一杯开水吧。

附儿歌:

《喝水歌》

杯子说:“装水,装水,妈妈渴了要喝水。”

奶瓶说:“装水,装水,宝宝哭了要喝水。”

茶壶说:“装水,装水,爷爷咳嗽要喝水。”

花盆说:“装水,装水,花儿渴了要喝水。”

小朋友说:“装水,装水,大家天天要喝水。”

教学反思:

《喝水歌》是寓枯燥的说教于生动风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中班幼儿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进行简单的'仿编。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我采取实物、图片,图示,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儿歌,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参与仿编儿歌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自主发展。

小百科: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尝试用颜料进行流淌的方法,体验玩色的乐趣;2、感受不同动态的姿势变化,能运用图形进行拼贴,会弯折一下表现肢体的弯曲;3、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激发幼儿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感;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颜料:红、黄、蓝、绿、紫等五种颜色;2、眼药水瓶子、抹布、16K的白纸;3、大小不同的圆形、长方形纸片【活动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好,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师:哦,秋天到了。那秋天它在哪里呢?今天,赵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寻找秋天,好吗?

(随着音乐进教室,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师:走了这么的路,大家都累了吧,那就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幼儿寻找座位坐下)二、提问导入,揭示主题。

师:你们找到秋天了吗?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刚才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有黄色的香蕉,还有苹果。

幼:我看到了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

师:还有没有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老师,我看到了黄色的梨子和麦子,还有那个玉米(提醒幼儿那田野里金黄色的不是麦子,它叫稻子。)幼:我看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又黄又弯的香蕉,还有······幼:我看到了绿色的葡萄,蓝蓝的天空。

(引导并鼓励幼儿用和优美、完整地语词来表述自己所见到的的食物)师:你们喜欢师:小朋友都找到了秋天,原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有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金灿灿的香蕉、金色的稻子、紫色的和绿色的葡萄······这么多颜色的水果,把秋天打扮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欣赏颜料流淌画,激发幼儿玩色的欲望。

师:为了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许多小客人聚集在一起举办舞会呢!

师:瞧!谁来了?(出示红色颜料瓶)幼:红颜色宝宝师:第一个是红通通的苹果,它开着他心爱的小汽车"嘀-嘀-嘀!"。

师:打开车门,红苹果下了车关上车门,朝舞台中心走去。"轱辘-轱辘",到达了舞台中间。(采用拟人的手法,提醒幼儿如何进行流淌画的操作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激发幼儿玩色的欲望。)师:接下来会是谁来呢?(请个别幼儿随便说一说,如:"紫莹莹的葡萄"、"黄澄澄的橘子""金灿灿的香蕉"等等。)师:噢,小朋友真厉害,竟被你们猜中了,是紫莹莹的葡萄来了。(出示紫色颜料瓶)师:紫葡萄今天穿了件漂亮的裙子,他准备给大家跳一段舞。咦,它的漂亮的裙子呢?

师:哈哈!别急别急,说着紫葡萄脱去了外套,将其放在了舞台旁的座位上。小朋友你们在表演时,舞台上能随便放东西吗?(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避免颜料打翻)师:现在紫葡萄开始献上她那优美的舞蹈喽!小步走上舞台,向左扭一扭,向右扭一扭,转个圈圈再扭扭,真好看那!

师:哇!已经有两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舞会上,你们还想让谁来参加呢?(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颜料流淌画。)师:刚刚第一位小朋友邀请了--黄澄澄的香蕉,可是他邀请的时候不够热情,黄香蕉有些不高兴。谁愿意再来请一次呢?(鼓励幼儿敢于大胆尝试玩色,再次请幼儿上台尝试)师:第二位小朋友表现怎么样?哦,黄香蕉划着小船,左一下,右一下,放下船桨,上岸拿长绳子将小船系好,直 ……此处隐藏1359个字……,快快摇。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春风,你们扮演风中小竹子,好吗?

小结:宝宝们表演的真好!请坐吧

出示高高的竹子图片。

师:小竹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一个高个子啦。(播放PPT6)它是怎么往上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竹子身上有一根根线,告知幼儿竹子是一节一节往上长的,越长越高,带领幼儿用手指表演1-2次)

说儿歌前半部分。

师:宝宝们,老师把这几幅图编成了一首好听的《竹子谣》儿歌呢,想听吗?(师完整讲述儿歌、师幼边看图边说儿歌、幼儿练习说儿歌师用动作提醒、师幼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三)了解竹子的用途。

交流竹子的用处。

师:宝宝们,那竹子长大后,有什么用呢呢?(幼儿自由说,根据幼儿回答出示骑竹马、踩竹筒(播放PPT7、踩竹筒播放PPT8))

师:是的,竹子的用处可真多呀!

完整欣赏。

师:老师把它的用处用处也编到儿歌里面呢!小耳朵,听仔细哦!宝宝们也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学说儿歌、坐在位置上边表演边说。)

师:宝宝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边说儿歌边表演表演吧。

听说游戏。

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教你们玩个听说游戏呢。宝宝们看好了,先伸出一只手的大拇指,接着用另一只手抓住刚才伸出的大拇指,然后依次把下面的手指拿到上面来,看清了吗?

玩法一:师示范玩一次,幼儿跟着教师放慢速度练习一次,师幼共同练习,玩法二:教师与配班教师玩一次,幼儿找同伴玩试玩,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还可以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玩哦!

(四)结束活动

师:宝宝们,其实关于竹子的用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找找,然后把找到的东西编成新的儿歌。(现在请宝宝们,排好队,伸出小手跟客人老师说再见,结束活动)

附儿歌:

竹子谣

春天到,春雨飘,

竹笋尖尖露出角。

春风吹,竹子摇,

一节一节长得高。

骑竹马,踩高跷,

它的用处真不少。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教育幼儿学习保护自己,独自在家时不能随便地给陌生人开门,并且要机智勇敢地与坏人做斗争。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并学习其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眯着(眼睛)、抢着(开门)、捏着(鼻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制造悬念,引起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兴趣。

1、今天,老师来给你们猜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

红眼睛,长耳朵,

白白的毛儿短尾巴,

走起路来蹦蹦跳跳,

爱吃萝卜和青菜。

2、出示“兔妈妈”,并介绍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知道它们的名字叫“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请全体幼儿学学小兔子的跳,活跃气氛。

(二)出示背景图,利用可活动的动物图片,倾听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教师:三只小兔都是兔妈妈的乖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三只小兔》的故事吧!

2、边操作图片,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并在讲述中进行提问:

(1)大灰狼会想什么办法来让小兔子开门呢?

(2)小兔子会给大灰狼开门吗?

3、倾听配乐故事,并引导幼儿跟唱角色的对话。

4、通过幼儿自身的肢体动作,来感知眯着、抢着、捏着等动词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给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老师讲述故事,重点练习其中的对话,要求在表演时能大胆地“唱”对话。能区别出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

(四)游戏“陌生人敲门”。

让幼儿有亲身的感知。知道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要机智勇敢,学会保护自己。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充当“陌生人”。

活动结束:

把动物的头饰投放到语言区域中,引导幼儿自主结伴进行角色表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让更多的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并让安全教育渗透于快乐的表演中。

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数熊山的游戏情境中初步学念儿歌。

2、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已经上过计算活动“数熊山”

材料准备:PPT

一、说说一座山

1、讨论图片

——(看图片)这些山有什么不一样?(是熊山)有几座是熊山? (5座小熊山)

2、欣赏儿歌:数熊山

3、幼儿尝试扮演

——如果要表演这首儿歌的话,你想扮演谁?(熊山、数熊山的人)

——需要几个人来扮演熊山?(5个)

二、念念几座山

1、讨论不一样的熊山

——这几座熊山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是一只熊的熊山,有的是两只熊在一起的.熊山)

2、再次欣赏儿歌

3、幼儿尝试扮演

——如果请两只熊在一起扮演一座熊山,我们需要5座山,需要几个人来扮演熊山?(10个人)

——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干吗?

三、做做小游戏

1、 介绍游戏规则

根据图片以及教师的拍手声提示变换组成熊山的小熊数量,多余幼儿做数熊山的小朋友。

2、 幼儿分角色游戏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发现纸的不同性质。

2、会记录实验结果,体会探索的乐趣。

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纸:皱纹纸、电光纸、牛皮纸、卡纸;彩笔、记录表、水盆。

活动重点:

了解纸的不同性质。

活动难点:

联系纸的质地不同,发现吸水性能不同。

活动过程:

一、折小船

——出示皱纹纸、电光纸、牛皮纸和卡纸,辨认这些纸,引起折纸船的兴趣。

——幼儿用纸折小船,体验各种纸的'特性:电光纸脆容易破;皱纹纸软容易烂;卡纸厚,不容易折;牛皮纸很结实。

二、猜一猜

——出示水盆,引导幼儿猜测:这几种纸船在水里漂,哪种纸船漂得时间长?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分组讨论,每组一个记录表,幼儿将猜测记录在表格上。

三、小船漂呀漂

——各组进行实验,将4种纸船放在水盆里漂呀漂。观察纸船在水里有什么不同情况?

——各组分别记录实验情况,在记录表上记录4种纸船下沉的先后顺序。

四、交流讨论

——展示各组记录表,各组介绍本组的实验情况与记录表。看看情况是不是大致相同。

——针对最先下沉的船和最后下沉的船进行探讨:为什么这种船下沉快?为什么哪种船下沉慢?联系纸的质地不同,发现吸水性能不同。

《小班教案[大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