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音乐教案

时间:2025-10-07 12:26:16
草原上音乐教案

草原上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上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上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做出各种的造型。

2.感受原野风的律动特点,引发幼儿跳模仿舞蹈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P.2、篝火活动的画图;啦啦彩球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师:“还记得《啦啦啦啦来跳舞》怎么唱吗?”

进场:教师带幼儿律动进场。

二、故事引导。

(请幼儿回忆上节故事,并说出来)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终于,宴会要开始了,爸爸妈妈决定要举办一场篝火晚会,(出示篝火活动的画图)你们看,人们都围起一个圆圈,中间是什么呀?(引导幼儿看图片中的火,并介绍篝火舞会的形式.)你们再看看图片中的人,这是什么动作呀?(教师指着图中的一位舞者)你们能看得出他们跳的是什么舞蹈吗?

三、口技和动作感应音效。

1.师:“今天,老师教你们跳非洲舞。”教师讲解手足律动并教幼儿口技叫声,学习过程先由慢到快。

手/手肘平举,双手下垂,并同步上下律动。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2.师:“我还带来一首非常适合跳非洲舞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3.手足律动(第一遍音乐)

音乐:手/手肘平举,双手下垂,并同步上下律动。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哨音:口技模仿呼应叫声。

4.师:“非洲人的舞蹈非常有趣,他们也会模范草原上的动物来舞蹈。你知道非洲草原上都有哪些动物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动物的律动及叫声,听到哨声模仿动物的叫声。

(1)幼儿自由的想象创编。

(2)跟音乐完整的练习各种动物的'律动及叫声。

5.动物律动(第二遍音乐)

音乐:手/模仿动物特征,狮吼、羊叫、马叫、狼叫、猴叫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哨音:动物叫声。

6.探索原野律动,让幼儿创编原野律动,听到哨音模仿呼应叫声。

师:“非洲人非常喜欢射箭、打猎、爬树、跑步,你能把这些动作变成舞蹈吗?”

(1)让幼儿自由创编爬树、射箭、打猎等舞蹈动作。

(2)跟音乐完整的练习各种动物的律动及叫声。

7.原野律动(第三遍音乐)

音乐:手/划船、射箭、爬树、跑步、标枪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哨音:口技模仿呼应叫声。

四、啦啦彩球游戏

师:“啦啦彩球是我们小朋友就喜欢的。我们用它了跳舞吧。”(幼儿以传递的方式取乐器)

1.让幼儿自由拿啦啦彩球创编舞蹈。

2.教师引导幼儿在哨声时向空中抛接啦啦彩球。

3.啦啦彩球游戏(第四遍音乐)

音乐:手持啦啦彩球跳舞。

哨音:向空中抛接啦啦彩球。

单人/两人互相抛接。

游戏结束,幼儿以传递的方式收乐器。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下节活动再接着玩。”幼儿听着《草原上的舞会》收啦啦彩球,自然结束。

草原上音乐教案2

草原上

课型:音乐课

教学对象:三年级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他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在小组集体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老师通过听、唱、吹、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教具: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易拉罐)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听音点将。

(二)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

等等(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flash给学生看)

1.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

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2.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

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放《草原上》这首歌,并把有草原图片的歌谱展示出来)

出示多媒体:

师:所以年年光景好,草原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得很幸福,对吗?

生:对!

师:好,下面听着录音伴奏,看老师手的指挥,一起来草原唱歌。2.有感情地跟老师电子琴伴奏

师:全班同学自己再来唱一次,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正在大草原上正享受着美好的风光。

(二)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师: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一些词唱得短一些,

有的要唱得长一些?比如在哪个小节里的哪些词?请同学回答。

生:高、照、跑、跳、壮、肥

师:那他们分别相对唱什么音呢?

生:“高、跑、壮”唱6,“照、叫、肥”唱6。

师:请一组的同学把这两个音前的短音唱出来,另一组同学接着用竖笛把长的这两个音吹出来感受一下。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用竖笛吹长音,然后轮换)

师:师:我们把这个长音叫做二分音符,短音叫做四分音符,虽然二分比四分还少两个数,但

二分音符要比四分音符多唱长一点时间,表现二分音符的音 ……此处隐藏6853个字……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口哨,当我吹起口哨的时候,你们就要说什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2、听音乐玩打招呼的游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经学会听到口哨声就要说:

“哟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乐,摆动物的造型

1、激发幼儿想象动作的模样,并能大胆的用肢体创意动作的造型。

T:“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兴,决定要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你们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吗?”

T:“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2、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并用动作来模仿。

T:“还有什么动物呢?”“你能来模仿一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听音乐摆动物造型。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摆出“各种动物造型”

T:“当听到口哨声,小朋友们就要准备摆出动物的造型,你可以摆跟别人不一样的,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哟!”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刚都能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摆出了不同的动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乐,游戏《烤烧烤》。

1、激发幼儿回忆烤肉的步骤

T:“看完了小动物,我的`肚子都有点饿了,你们饿了没有?”“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当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烤哟!”

T:“烧烤要怎么烤啊?”

激发幼儿使用椅子来当烧烤炉

T:“没有炉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第一次游戏

T:“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肉翻面啦!”

3、第二次游戏

T:“刚刚的肉肉都没有放佐料,不好吃,现在我们要来继续烤。记住,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撒佐料啦!”教师小结:你们的烧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没有烤糊吧!刚刚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是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准备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们真是太棒啦!

(五)、游戏《找星星》

T:“吃饱了,我们要去散步啦!哇,你们看天都已经黑了,我们来天上的星星吧!看,到底那颗最亮?”

播放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散步,当听到特别音效“口哨声”时,老师就准备用红外线笔,听到“哟呼”的时候,“星星”就出现了。

三、活动结束

T:星星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呢!来跟大家说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的好,通过难点前知的实行,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比较快

活动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再通过每一个环节中游戏的烘托,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别音效,而且每一个游戏的设计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全程都保持着对活动的积极性。我的第二个目标是: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这个环节的目标达成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个环节,引发幼儿说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并且能够用肢体来表现动作的形态。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创意他们所想的动作。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说的时候,只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个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愿意来表现自己。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我临时就调整成了让孩子们站起来,走着进行动物造型,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发现了那些比较害羞和内敛的孩子们也就慢慢的放开了自己。

我的感悟:通过这次的活动,给我体会比较大的就是:虽然老师们在每一堂活动中,都会事先预设很多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反应,然后随之而产生了一些预设的环节。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作出一些及时的调整。我知道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也比较的考验老师的功底。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能力,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草原上音乐教案9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 、5 、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 6 5 ― 6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 Ⅹ Ⅹ ―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