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10-05 12:26:13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 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学习新课

1. 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

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 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3. 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方法一:(14-12)÷12 = 2÷12≈0.167 = 16.7%

方法二: 14÷12 ≈1.167=116.7%

116.7% - 100% = 16.7%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③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4. 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4-12)÷ 14

5. 观察比较。

将例2的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14-12)÷12(14-12)÷14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6. 概括应用。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例2后面一段话,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什么?

2. 独立完成课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第2题。

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二的第3、4题。

五、课堂总结反思

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关(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

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②从1开始数,1、2、3、4、5……、13;

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

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 ……此处隐藏1986个字……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 “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