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3.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猜谜语,引入课题。
1.教师ppt呈现一则谜语:高高空中一座桥,不用水泥和木料。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形成真奇妙。(打一看到的自然现象)学生猜到--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虹”,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虹”是“虫”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认识,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方法,“红”的“纟”旁换成“虫”字旁就变成了“虹”。
3.齐读课题,教师引问: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看到彩虹你会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彩虹》,走上这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ppt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3.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座: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广”,里面是“坐”。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坐”表示坐这一动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让座。组词:座位,让座。
(2)浇: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识字法,“晓”的“日”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浇”。组词:浇花,浇水。
(3)提:左右结构。采用加一加方法识记,提手旁加上一个“是”就变成了“提”。组词:提水,提高。
(4)洒;左右结构。比一比方法识记:和“酒”有点像,里边加上一横就是还有“酒”,去掉一横就是“洒”没了。加一加方法“三点水”加上“西”就是“洒”。组词:洒水,洒落。
(5)挑:左右结构。换一换方法识记:和“桃”有点像,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组词:挑水,挑东西。
(6)镜: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镜”,组词镜子,放大镜。
(7)拿:上下结构,采用加一加方式认识,合加上手为拿。组词:拿着,加拿大。
(8)照:上下结构,采用字谜识字:一个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
(9)裙:左右结构,采用字谜方法:龙袍(打一字)组词:裙子,衣裙。
师重点引导:“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关。如:衬衫,裤,袜,袖。
5.全班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6.去掉拼音读生字。小组赛读。
7.全班齐读本课“我会认”的词语,小组赛读。
三、朗读长句,再读课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
②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了吗?
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句子,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老师范读,并提醒学生:看到逗号,要有简短的停顿;看到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语调应往上扬。
(4)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句子。
2.再次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
四、指导书写。
1.呈现“那、着、到、高、兴”5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5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那”的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着”上面是一个“羊”,只不过竖变成了撇,下面是一个“目”而不是“日”。注意“到”结构是左宽右窄。“高”注意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这个口不能写太大,否则不好看。“兴”第三笔是一短撇,最后一笔是一长点,不是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那 着 到 高 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PPT出示去掉拼音的“我会认”生字。开火车认读。
2.PPT出示词语,学生分组轮流读。
2.出示文中长句,分组赛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齐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1)回顾识字时候提到“座”和“坐”区别。
(2)复习数量词短语:一( 座)桥 一(条)小河 一(朵)红花
一(座)果园 一(只)小狗 一(头)黄牛
(2)仿句练习:天上有 ; 有。
2.PPT出示第二段内容。
(1)指名朗读,注意红色我会认的字要读准确。
(2)学生自读第二段,想一想:“我”走到彩虹桥上想做什么?(我想拿着水壶走到彩虹桥上为爸爸浇田。)
3.PPT出示第三段内容,学生齐读。想一想“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做什么?(板书:给妈妈照亮梳头)是啊,多么有爱的场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
4.PPT出示第四段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1)想一想“我”把秋千挂在彩虹桥上想什么呢?(哥哥看到彩云)哥哥和我在一起时,这是多么快乐的场景啊!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句子里边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学习积累:荡来荡去。我们仿照着来想一想类似的词语。例如:走来走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飘来飘去。
三、指导书写
1.呈现“千、成”2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2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千”注意第一笔是 ……此处隐藏6115个字……待加强训练。
语文教案 篇9设计理念:
抓住主线“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3、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字词
2、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孩子生还无望。父亲无比悲痛,读句子: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二、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当时父亲心里是想些什么?
三、过去对儿子承诺,让父亲重燃希望,他决心找到儿子。请你默读 1-12自然段,细细品味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四、从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五、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在废墟前,
别的父母匆匆赶来,哭喊后又绝望离开,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干什么?(课件)挖开废墟 寻找儿子 救出儿子
当好心人拉住他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 寻找儿子 救出儿子
当消防队长要他离开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 寻找儿子 救出儿子
当警察要他马上回家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 寻找儿子 救出儿子
当人们认为他失常,不再阻挡他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没有!没有!他一定要————挖开废墟 寻找儿子 救出儿子。
为了信守承诺,无论谁来劝阻,父亲也决不放弃,(板书:信守承诺 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此刻,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面对好心人,他怎么说,面对消防队长,他怎么说?面对警察,他怎么说?
谁也没父亲,谁也不理解父亲,父亲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可是,为了信守承诺,无论怎样孤独无助,父亲也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六、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课文这些片段,好好地体会一下。
七、父亲孤身一人,要徒手挖开废墟寻找儿子,难吗?从哪看出来?
从这些描写,你想象出父亲在挖掘中会有哪些困难吗?
八、是啊,要找到埋在废墟下的儿子,谈何容易啊,除了要挖,(课件变颜色)父亲还要怎么样?你想到哪些动词?这么多的动作,作者为什么单单写一个“挖”字,从这可以看出什么?
九、就这样,父亲在不断的余震和爆炸中挖呀、抬呀、搬呀、抗呀、撬呀,一刻不停,分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想象:父亲听到埋在废墟下的儿子对你说:——父亲边挖边对儿子说:——
就这样,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在余震和爆炸中父亲挖呀、抬呀、搬呀、抗呀、撬呀。分析句子“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但父亲始终没有停下来,他还是挖呀挖呀,把我们的感受送进文字里,一起朗读这段话。
十、是什么让父亲挖个不停,忘记危险、忘记饥饿、忘记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是爱!是父爱!(板书:爱)因为爱,父亲用行动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所以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十一、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怎样?让我们一起回放这动人的一幕吧。把书端起来,一起朗读余下的段落。(课件)我读旁白和父亲的话,你们读儿子的话,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儿子也是了不起的?
十二、为什么说儿子也是了不起的?(说话)
是啊,儿子信赖父亲,虽然被埋在废墟下,但坚强勇敢,关心他人。(板书:信赖父亲、坚强勇敢、关心他人)最后化险为夷,所以说他是——了不起的儿子。如果没有这个约定,(课件无论——)被埋在漆黑的废墟下两天一夜只有七岁的阿曼达可能——?可见,这承诺是父亲决不放弃的动力,也是儿子绝境求生的勇气,所以他对父亲说——(课件出两段孩子的话)这类似的话反复出现,不但前后呼应,还说明了父爱能创造奇迹。
十三、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现在动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点评。
十四、这节课我们走近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其实,父爱不仅展现在大灾大难中,更多时候伟大的父爱是潜藏在平凡的每一天里。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父爱无处不在。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决不放弃
(爱) 救出儿子
了不起
儿子 坚强勇敢
关心他人
语文教案 篇10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重点: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及内容
1、背诵文章开头的两句名言,并根据你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与理解,拟写一则名言。
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标识出文章的段落,与每段的中心句。
(2)、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列出本文的提纳。
3、阅读体验的交流,明确“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的内容。
4、收集有关宇宙讨论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5、为本文拟写一则导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过程及内容:
1、文题猜想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体会,同学们再认真分析题目,思考一下,你从《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简介有关宇宙的一些讨论与作者相关内容)
2、文体回顾
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联系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归纳一下,电视解说词应该具备那些特征?(提示:语言、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3、学以致用
根据归纳出来的电视解说词的特征,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熟读并进行分析。
4、请根据你对宇宙的理解与感悟给“宇宙”下一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