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启示》教案

时间:2025-09-27 10:13:10
《细菌的启示》教案

《细菌的启示》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细菌的启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细菌的启示》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

2、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2、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价值: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导入】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导入:假如地球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今天让我们走进郑也夫先生的《细菌的启示》来寻求答案。

【作者介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革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xx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11自然段):认识细菌。

第二部分(第12~19自然段):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内容分析】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3、什么是寄生?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

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进入胃肠,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5、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6、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7、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特色探究】

8、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小结主题】

1、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灭、生存策略等问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

2、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寄生的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这种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第二课时

【认知阅读】

一、复习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总体常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严密

3、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递进式

二、检查字词

反刍( )   繁衍( )

喷嚏( )   砥砺( )

不卑不亢( )  不瘟不火( )

【理解阅读】

三、继续研读课文。

1、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

2、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3、大量引用数字,使本文演讲极具雄辩。作者运用数字时有何特点?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

四、分析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

举例子:第4段,举例说明细菌的数量和质量非常可观。

列数字:第3段,用数字说明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分类别:第1段,分类说明五大类生物在地球上的作用。

作比较:第8段,用数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

打比方:第15段,用打比方说明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

五、拓展延伸。……此处隐藏1669个字……不可思议 一以贯之 不卑不亢 不温不火

束手待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二、思考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

1、关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根据自学发言,教师版书总结):

第一部分——认识细菌。

xxxxx细菌的性质和特征xxxxx

(1)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4)细菌的生存策略。

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1)为求生存选择寄生;

(2)启示:心平气和斗争到底。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寻找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4)打比方;(5)分类别。

3、思考讨论: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师生小结: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师生小结:

(A)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B)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C)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提示: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4、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细菌的启示》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结合实例,赏析本课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3、结合《科学家的数字武器》,谈谈数字对作者观点表达的作用。

一、 导入:

复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学生介绍复习材料:

说明方法有(大多三个字):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两个字)等。

二、再读全文、检查自学效果:

思考:标划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做出批注。可参照以下答题方法,举一例说明。(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

列数字作用: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举例子作用:举……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作用: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学生各举一例,批注作用。

交换思想、合作互助。

列数字,作比较:第三段,“大约在35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当地球上的生命过半时才出现了真核细胞生物,5.8亿年前才出现多细胞生物,人类的出现是极其晚近的事情,只有200万年的历史。”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类的历史与细菌的历史作比较,通过数字的强烈对比,说明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列数字、作比较:第8段,“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繁殖30代,而人类要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人和细菌的繁殖速度进行比较,鲜明的突出了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

打比方:第17段,“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哪是一只鸽子啊,那是一个飞行的'动物园。它身上的寄生物无数,它的消化道里有寄生物,羽毛里有寄生物。”运用了打比方,把“鸽子”比作“动物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差不多所有的动物都被寄生着”这个科学事实,语言生动,比喻奇妙。

举例子:第5段,“人的消化过程,一些动物的反刍,都离不开细菌的作用。有些植物需要氮气,但不能直接吸收,靠根瘤菌的帮助来完成。另外,饲料发酵,奶酪、酸奶、酸菜等食品的制作,有机垃圾通过腐烂成为植物的营养肥料,都与细菌有着分的联系。”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细菌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三、 选读课文,认识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片演讲词,请举例赏析,体会本课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提示:口语交际的语言特点,一般具有:①口语化和大众化;②互动性和综合性;③生动性和灵活性;④临场性和随机性等几个方面。

学生选读,商讨、举例。

1、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借助日常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化为明白易懂得感性表达。

讲故事:第8段中的“麻风病之父与麻风病人随便接触的故事”,生动说明了免疫力的作用。

形象命名:如第8段“人菌斗法”、第11段“和平共处”等命名不仅形象易懂,而且因为大词小用显得风趣幽默。

联系生活经验:如第11段中“狂犬病的症状”,第15段中“恐龙的灭绝”等使听众更易理解接受作者的观点。

通俗的口语表达:如第15段中“今天胃不好,明天头疼,后天又脚气了,”这些口语让听众感到就像聊家常,轻松愉快。

2、巧用设问句,自问自答,主要的好处是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如第17段最后:“石头上能寄生东西吗?不能。沙漠里能寄生东西吗?难呀!”

3、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的书面词汇。

如“得天独厚”、“束手待毙”等成语精炼地表达了要说的内容,也使演讲的语言丰富多彩。

四、 问题探讨,引用数字的作用:

结合《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你能说说这些数字对于本文观点表达有什么作用吗?

(结合实例读读,感受这些数字带给你什么感觉。)

交流感受。

①数字之间形成比较关系,给人确凿无疑、生动深刻的印象。如35亿年与200万年的对比让听众感知细菌历史的久远;细菌一天繁殖30代,数字惊人,让人惊叹细菌的繁殖能力。

②举出极端或者典型数字,使听众印象深刻,为事实深为信服。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使听众对无处不在的细菌有深刻的印象。

③数字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数字有了感性,观点也具体形象起来。

五、 全面总结全文、认识本文主旨:

(提示:可从说明方法、语言特色、演说内容、演说目的等角度考虑。)

学生自己总结,分享主旨,互相查漏补缺。

《《细菌的启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