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5-08-28 16:52:07
【经典】《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

【经典】《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教育》读后感1

我在暑假里读到了一本很好看的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为什么说它好看呢?别急,先听我说说书里面的人物吧!

这本书讲的是安利柯和他的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朋友们在彼此的身上发现问题和需要互相学习的地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大家努力改正错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卡隆,他总是保护弱小,帮助同学,而且,他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还有班长德罗西,他总是考第一,因为他勤奋好学。最后来讲讲虚荣的华梯尼,他虽然很傲慢,有时候甚至会令人讨厌,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看别人不能光看他的缺点,也要看到对方的`闪光点。

这本书里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西西里的勇敢少年》这篇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里面的少年马里奥很勇敢,他把唯一的逃生位置让给了小姑娘,自己却沉进海中,牺牲了最最宝贵的生命。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亲人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最重要的是爱是可以传递的,让我们一起来传递爱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2

这本书原名为《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挨。德。亚米锲斯是根据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的。通过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之口,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的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情感和不同的处置方法。

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这本书是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孔子曰:仁者爱心。可见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虽然这本书文字并不多,但是里面却蕴含了无比深厚与沉重。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父子,老石匠父子,卖菜妇女,卖柴人,卖炭人父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身不忘,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要做一个勇敢,正直,不图回报,善良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3

在图书社选书时看到过《爱的教育》这本书,感觉这类书太多,都是大同小异。也就从来没有翻阅过。经过老师推荐我才在孩子熟睡之后开始阅读。那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之间动人平凡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吸引着我。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记录了平凡的生活故事:小作者安利柯与卡隆、小石匠、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代洛西等同学之间的情谊,安利柯父母对孩子质朴的教育,老师对孩子的爱护以及孩子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还有孩子们强烈的爱国热情都让人沉思。

爱、的确像空气,是我们生命最离不开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把爱的最浅显的含义漠视了,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已经融入了生命。看了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想:我作为一位母亲在教育我的孩子时有些方法就欠妥,与安利柯的父母比较,在细节上缺少与孩子之间的探讨,更多的'是命令式的口吻与空洞的大道理。虽然孩子表面上是接受了,可她却不太懂我的大道理,过几天又还给我了。这样的说教孩子烦,我也累。学习就变的不轻松不快乐了。 还有对孩子的腻爱也使孩子缺少一颗感恩的心,认为父母为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很惭愧对一直深爱的女儿没有更多的耐心,缺乏心灵的沟通与引导。爱她的方式太片面,忽略了爱的教育方法。虽然我在努力,却没有培养好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与同学们相处增添友谊的方法。读了这本书我的心被触动了,那些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实例吗?安利柯的父母、老师无私奉献的爱是多么好的教育方式啊!我真的应该早点读这本书。

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很明显他与父母之间没有隔阂,而现在很多学生不写日记,即使写都藏起来不让父母看见。这反映了父母的爱在孩子心中是多么大的负担与压力。使孩子们无法理解父母这份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父母都无法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亲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父母的爱没有界限。可是用之不当,反而会造成不堪的后果。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的这群充满活力,要求上进的少年,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在幸福中生活的孩子。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孩子们受到熏陶,同样让我们读书的家长受到震撼。教育是如此多面,如此厚爱。

读《爱的教育》我目睹了安利柯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的。看到了他的父母是怎样以身做则的。在感动中,我发现爱包含着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这份爱不只是父母对于孩子单纯的爱,更要教育他全心去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祖国,甚至是爱一个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人间最伟大的爱。

我认为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边走边学,有感悟和收获,那样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而使学习慢慢充实起来。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像安利柯的父母和老师那样教育孩子,世界上还会有什么仇恨,那些在健康快乐充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灵之路一定是坦荡的,不会有扭曲,也不会有羁绊。相信我们所有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孩子积极向上,健康快乐!

《爱的教育》读后感4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七月份。记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九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让我在爱中,学会感恩······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火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柯莱蒂而深深感动,但我更为自己感到羞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柯莱蒂乐观好学,更是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生病中的母亲。为母亲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反观我自己,角色好像总是相反的,母亲为我盖好被子,母亲为我冲一杯热牛奶······从前的我对这些似乎总不在意,不放在心上。可以说我是把这些默认为一种应该,是一种习惯了。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终 ……此处隐藏8128个字……少年玛尔可,因为家里遭了变故,陷于穷困,他的母亲为了能还清数不完的债,只好到外国替人做工,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妈妈的音讯,玛尔可决定孤身一人去找他的妈妈,他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的折磨,凭着对母亲的爱,历尽了千辛万苦,流浪了三千里,终于找到并救活了因思念儿子而贫病交加的母亲。当看到医生对他说:“你真勇敢,救活了你母亲的,就是你啊!”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人间的真情,这就是爱的力量救活了两个人——母亲和儿子……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打动了我的心,我不由想起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李先启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种爱。他提出爱的`八颗种子:一是爱人,二是爱大自然,三是爱学习,四是爱生命,五是爱梦想,六是爱真,七是爱善,八是爱美,他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教师的心田,播种在学生的心田,播种在家长的心田,也播种在我的心田。宋鹏君校长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爱的含义。在我们跟岗短短的二十天里,跟宋校长的朝夕相处,就感到了那种浓浓的爱,她工作虽然很忙,但时刻关爱着我们这群远离家乡的学子,一句句亲切的问候“昨晚睡得怎样?”“身体好些了吗?”“注意休息”。让我心中涌起一阵阵暖流,这就是言传身教,这就是爱的教育,这就是爱的力量。宋校长还曾经对我们说过“爱是可以传递的”。我要把爱传递给身边的人,把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教育》让我得到爱的教育。朋友们,让我们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13

《爱的教育》是一本教育我们要感恩父母的爱、老师的爱,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人们要懂得爱,珍惜爱,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但只要看了《爱的教育》,就能体会到以前发生的事中都包含着类似的情感。初读这本书时,我不知道爱究竟是什么?

爱其实每天就在我们身边,但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就如父母的爱,它是最简单的,却最容易忽略。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些积极进步,有阳光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很贫困,有的很富裕,还有的身上残疾。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父母有着深深的爱。

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片课文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它讲述了两岸同胞捐献骨髓的事情,他们互相关爱。一心只想着大陆的同胞还在那等着骨髓呢,得赶紧送过去啊。因为他们懂得真爱生命,懂得关爱。

读完《爱的.教育》后,我知道了爱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关爱,大到两岸同胞捐献骨髓,“爱”应该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 “爱”也没有限制。让我们去懂得爱,珍惜爱,感恩爱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14

活,也会问,有报酬吗?让家长哭笑不得。

爱孩子是每一个人都会的,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健康的成长,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我深深的体会到,热爱孩子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正直,诚实,自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他人。

李依宁的妈妈张倩红写道,今天,读了《爱的教育》里《我的决心》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我”深深地打动了,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有心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极其普通的事,他感受到了大人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他的关爱,于是他不再抱怨,而是知道用心去爱别人,要求上进,他的品德是高尚的,我想他一定能快乐起来,而且能把快乐带给别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亲人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习惯,因此要多引导孩子接受爱的教育,让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鑫海的家长吕霞丛书中摘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孩子共勉,并运用其中的教育方法。

杨嘉宁的妈妈张学霞写道读完这本书,我被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深深感动着,对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以前我总怪孩子不懂的爱,太自私,从不深入想一想为什么。我对待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犯了错误,不是静下心来想想原因,告诉孩子以后怎样避免,而是高声呵斥,孩子顶嘴申辩,这样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对顶嘴吵闹就习以为常。我们虽在物质生活上给孩子的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在学校里我觉得我很有能力很棒,但是到了家里我觉得我就不那么好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你光批评我”。我对孩子的要求是缺点越少越好,眼睛老盯在缺点上,每天都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家怎么能有自信呢?安利柯的父母却正好相反,安利柯做出的对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爱,家长就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自己的希望,怎样做才能一步步走进目标。

田晓宇的妈妈崔东梅写道读完爱的教育才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实在太浅显了,对自己要求太低了,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又是否能真正做到,做的更好,却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可能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会产生很深的误导,所以说以后,我们做家长的会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教育。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一刻都不会放松,会试着用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多帮助他,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记得有一次我们俩谈话,他告诉我,当老师在说谁是坏孩子的时候,他的心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被说成是坏孩子,说明他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只是自制力差点,可孩子这种希望是宝贵的,以后我们会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及时指出他身上存在的缺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不需要训斥,不需要指责与漫骂,他需要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支持与鼓励,这一点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努力去做到、做好。

《爱的教育》读后感15

假期里,我积极响应学校发起的“书香寒假”活动,认真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知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书中有这样一节:二年级的学生罗贝蒂为了保护同学不被马车撞到,自己来不及躲开而被马车压碎了脚骨,之后只能靠拐杖走路,他这种为保护别人而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这让我想到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然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急救车赶到时,老人已经去世。同样是值得帮助的人,但却遇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些行人的冷漠与罗贝蒂相比真是差之千里。

读过《爱的教育》,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 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家人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具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心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幸福和谐!

《【经典】《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