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时间:2025-11-24 12:26:06
(精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精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自己进行多位数乘法计算创造了条件,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四、教学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五、编排特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六、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七,课时安排:9课时

口算……………………2课时

笔算…………………….7课时

第1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P45-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4、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事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3、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乘法计算):

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如何计算?

揭示示课题: (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

二、迁移探究

1、16×3=?

同桌讨论口算方法,汇报。

方法一:想10×3=60,3×6=18,30+18=48,所以:16×3=48

方法二:16

× 3

--------

48

2、自行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10×30+6×30=480 16

× 3

--------

48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3、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的方法

1)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怎么列式?为什么?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同桌内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60×3=想100×3=300,60×3=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2)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3)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4,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练习提升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四、课后小结及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

2,自编6道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的口算题考考同桌

第2课时口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P47-48页第2、5、6、7、8题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题卡)(略)

学生口答并说说口算过程

2、我国的白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白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想法。)

3、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当选时应注意什么?

二、提高练习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感知积的变化规律)

8×3 60×4 80×6 100 ×3 16×3

180×4 80×30 100×12 32×3 240×4

60×80 100×30

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带100元,钱够吗?

学生先估算,后列式计算。

三、练习提升:

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汇报解题思路及结果:

2 ……此处隐藏17638个字……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口算、笔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口算练习

32×350×943×232×30500×920×34

32×3050×7060×80

320×35×1104×900

行间巡视,检查口算情况

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结果

相互检查

二、笔算练习

28×76

45×207

575×14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题怎样计算?为什么?

第二题运用简便方法的给于表扬

学生独立计算

板演

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之处

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火车每小时行112千米,大约13小时行完全程,北京到上海的公路汽车每小时行105千米,大约12小时行完全程。

告诉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铁路长多少千米?公路长多少千米?

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月收入各是什么意思?

3.思考题:

(1)观察题目,已经知道哪些数?

(2)你觉得哪些方框里的数可以确定,根据是什么?

(3)然后你又能知道哪些方框里的数?

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

独立解答

学生口答问题

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

独立解答

观察后指名口答

独立填写并算一算填的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54×78=29×164=

二、解决问题。

1、某超市今年一月份共用电325千瓦时。照这样计算,今年大约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

2、某小学校园是一个长123米、宽89米的长方形。

(1)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为了扩建操场,要将校园的宽增加8米。扩建后的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潜力和计算的潜力

2、过程与方法:透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潜力,你们有信心理解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一样的思维方法和错例,个性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忙、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B、106×30=自我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能够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闯关游戏)

1、第一关:口算练习

练习八第一题

2、第二关:选取题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B、10000C、1000

(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

(3)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B、20320C、20xx

3、请写出400×230的简便的竖式计算?

4、解决生活问题

(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8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20天吗?

(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精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