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1教学目的:
1、巩固树和山石的画法
2、学会将树和山石的画法融于画面中,提高画面的组织能力。
3、感受山水画的笔墨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画树和山石的画法
难点:将树和山石以及其他景物恰当地组织于同一画面上。
教学准备:
课件、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山石和树木的画法
2:其它同学在台下练习,然后讲评表演作品,先请学生评,再由耆现点评。
二;新授
山石和树木息息相关。秃山不美,山、树同在,可显出山的.生机,也可显出树的秀美,同时又可显出山的雄伟。
1:课件欣赏范画《白云生处国旗飘》,分析其笔用墨和用以方法
2:看本地山水风景录像,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寻找自己将要描绘的小景记忆
3:学生思考,再谈构思,教师点评。
三: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谈感受,教师。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提问:看书中两幅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和《莫斯科的英国人》与以前见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之处?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分析《莫斯科的英国人》。提问:作者用哪些物象组成了作品?你觉得画面和谐吗?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2、引导学生将自己带的物品放在桌子上拼摆,组成有趣的造型。小组同学讨论、评价。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利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物象有趣组合。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观察其它生活物象,并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根据生活物品进行想象组合。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中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看到的奇思妙想的绘画作品。,并说一说想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达利的《公寓式梅/维斯头像》,分析其组合方法。
2、启发学生总结出艺术家在奇思妙想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根据一组静物进行想象,巧妙的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利用自己的日常积累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3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美的事物也有初步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XX的技术和方法;
2、在XX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XXX的过程,并能用XXX美化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XX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XX画面效果与XXX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XXX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3、观察
4、探究
5、了解技法
6、制作实践
7、感受色彩魅力
8、美化装饰
9、培养设计应用意识
10、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XX,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
2、欣赏XX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XXX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XXX方法。
(1)教师出示XX作品展板,提示XX基本方法和形状变化。(2)分组探究XX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XXX方法。
3、尝试XXX过程。 ……此处隐藏3010个字……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教学反思: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9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折、剪、贴、画等方法设计制作几个生动形象的“小演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设计制作会演戏的玩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做做、演演中感受创作的乐趣,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折、剪、贴、画等方法设计制作几个生动形象的“小演员”。
难点:造型的生动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范作、彩色卡纸、彩色方纸、剪刀、胶水、绘画工具等。
学具:彩色卡纸、彩色方纸、剪刀、胶水、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显示一段指偶剧。
2、师套上指偶,简单演示一段指偶戏。
师问:有趣吗?想不想尝试做一做?
3、师:今天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各种会表演的玩具吧!
显示课题:会演戏的玩具
二、探究学习
1、会演戏的玩具一:小指偶
师显示指偶图片,小组观察讨论:
制作指偶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制作指偶的步骤是怎样的?要提醒大家的注意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师归纳:
指偶的各种制作方法步骤:
(1)先剪贴头部,再用纸条卷贴成指套,粘贴组合起来。
(2)卡纸上留出指套的长度和宽度,中间处画上半个头部,再剪贴五官等。
(3)把整个指套看成指偶的头部,上面留出耳朵部分,再剪贴五官。
想一想:
除了做小动物的指偶,还可以做什么指偶?
除了制作套在一个手指上的指偶,还可以制作怎样的指偶?(师显示)
2、会演戏的玩具二:“东西南北风”
师显示小狐狸玩具,小组尝试探讨
师引导:你们觉得这个会表演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折出一个“东西南北风”。
小组代表交流:是如何折出来的。(将正方形的纸沿斜角对折;将四角往中心点折;把纸翻过来,再将四角向内折一次;在后面打开并插入手指。)
还有哪些动物适合用这种方法表现?怎样装饰和美化?
3、玩具的动态
师:今天我们要设计制作的是会演戏的玩具,所以玩具的`表情和姿态应该是生动形象、各种各样的。请你说说在设计制作时可以有哪些生动的变化?
学生交流发言,师归纳并显示各种造型的图片:
如:歪着头听悄悄话的模样;瞪着眼吃惊的模样;斜着眼张着嘴得以的模样……
4、小组讨论:你们组准备合作设计制作什么样的玩具(最好成套的)
学生交流
三、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运用折、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一组生动形象的“小演员”,制作精致,造型生动,富有表演性。可以按需准备简单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四、作业展评
表演展示:小组形式(简单集体表演);个人形式(两个玩具对话表演等)。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哪一组的玩具造型生动,精致美观,富有表演性。
五、拓展本课
师引导:除了今天学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好多方法可以表现会演戏的玩具,只要你肯动脑肯动手。(师显示图片:如袜子玩偶;提线纸娃娃等)
六、 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设计制作了会演戏的玩具,在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做做、演演中感受了创作的乐趣,体会了集体活动的快乐。相信小朋友们勤动脑勤动手,就会创作出更精彩更别致的作品来的。
教学反思:
从课题《会演戏的玩具》就可看出其中涵盖了多种不同的造型手法和材料的运用,会演戏的玩具可以是用纸制作的小指偶、提线纸娃娃,也可以是用废旧袜子制作的袜子玩偶等等。我考虑到四年级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教学安排,三十五分钟内应该要有所选择的学习和创作,因此,我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侧重设计了小指偶和“东西南北”这两种会演戏的玩具的教学。
不足之处: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制作的作品和预期目标还有差距,学生容易将纸弄皱,作出的作品感觉有点脏,以后会注意提醒学生保持作品的整洁。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锦集10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
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