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教案

时间:2025-10-13 19:05:07
《陀螺》教案

《陀螺》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陀螺》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陀螺》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陀螺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制作陀螺,让幼儿从中体会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陀螺或幼儿自带各式陀螺。

2.牙签、竹签、各种形状的纸片、铅笔、剪刀、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玩彩色陀螺

(1)幼儿自由玩陀螺,观察陀螺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是怎样转的?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3)集中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探索制作方法

(1)讨论:陀螺怎么制做呢?

(2)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选取稍硬的纸片,在纸片上进行装饰,井均匀涂色,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一个洞.再把竹签插入洞内。

3.设计制作。

(1)讨论:你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陀螺?

(2)幼儿第一次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试着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3)讨论:为什么有的幼儿制作的陀螺不会转动?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4)讨论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

4.再次设计制作彩色陀螺。

(1)幼儿第二次动手制作,鼓励幼儿运用颜色大胆装饰,画出不同图案,涂色均匀。

(2)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5.陀螺旋转比赛

(1)幼儿操作自己的陀螺进行比赛。

(2)思考:怎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呢?还有的陀螺不是圆的为什么也能转动呢?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多色,转动时看不见?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陀螺力与平衡的关系。

活动延伸

提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用的陀螺,供幼儿体育活动时用。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学会探索,我把主题活动《彩色陀螺》它是手工,但更多意义上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的。把它定为“彩色纸陀螺”作为科学纸趣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来作为公共课活动,“制作会转动的纸彩色陀螺”环节中渗透着一些科学知识,这样又有科学方面的探索,既有艺术方面的`装饰纸陀螺的色彩美。又把我园的“纸趣”艺术在科学领域中有效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二得。在活动中我把较硬的圆形纸制作成彩色陀螺贯穿到整个活动中。重难点是探索影响纸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

《陀螺》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玩陀螺从中提出问题并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自行设计研究方法,进行猜想和研究。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器材:

教师准备:陀螺、分组记录卡片

分组准备:陀螺、墨水、白纸、胶泥、带色的卡片纸、

沙盘、玻璃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问:玩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大家都喜欢它。今天周老师就带了一个小玩具来,看大家认不认识。

学生回答(略)

师讲:今天我们就一齐来玩一玩陀螺。

(二)引导学生对陀螺进行观察研究,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教师出示陀螺

师问:猜猜看,我手中的.陀螺能旋转多长的时间?

学生猜测(略)

师问:要想知道它能旋转多长的时间,我们怎么办?

(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通过动手做实验去研究验证。)

师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验证?

学生回答研究方法(略)

师问:除了旋转时间,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它?

(启发、引导学生对陀螺的外观、旋转速度、运动路线、稳定性、运动时间、旋转接触面、旋转面的色彩变化等进行观察和研究。)

学生提出想法。(略)

(三)学生分组研究,填写记录卡片,教师巡回指导。

师讲:同学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的想法,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去研究。并且把研究的内容简略的记录在记录卡片上。比一比哪一小组的研究、发现的内容多。

学生分组研究。

学生记录卡片

姓名:

组号:

(四)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讲:同学们刚才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下面就请每一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边听边用老师发的评比卡进行记录评分。

1、学生按小组上台进行研究汇报(要求简要的陈述方法)

2、学生进行评价记录。

学生评比卡

组号内容评价

(一个内容记一个好的内容记一个大)综合评价

填写优、良、中、差

填写人

(五)教师小结

师讲:今天通过同学们的研究,我们了解了陀螺的许多特点。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陀螺》教案3

活动目标:

1.增强孩子们废物利用的意识,知道许多东西都有再利用的价值,要善于观察、研究。

2.教幼儿用空瓶子制作陀螺,锻炼使用剪刀、粘贴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对美工活动的兴趣、爱好。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餐洗净空瓶(每人一个)、剪刀(每人一把)、即可贴(若干)、音乐磁带《陀螺转、转、转》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花式的陀螺,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玩具? 怎么玩?它是用什么制作的?

教师:请小朋友欣赏飞旋陀螺表演,并请大家都来尝试。

教师小结:念儿歌《陀螺转、转、转》,并教育幼儿多观察、多研究,让身边更多的废物能够利用起来。

2.教师鼓励幼儿说出陀螺制作的要领,同时总结并示范。

教师:让 ……此处隐藏15698个字……下动会脱落

“我们的小陀螺很小,你给她穿好花裙子以后就不可以再碰她的花裙子了,不然她会不开心,裙子就会掉下来不肯和你玩了。所以我们在和小陀螺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动她的'花裙子,好不好?”

3、再次演示,强调注意事项,然后发棉签和圆纸卡制作简易小陀螺

4、个别指导不能单独完成的小朋友,关注整体小朋友自制玩具情况

环节三:玩自制简易陀螺并探索

1、玩自制玩具:

“做好的小朋友可以邀请小陀螺跳舞了,转一转玩一玩看看你的小陀螺跳舞好看么?”

2、探索颜色变化:

“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你们的小陀螺会不会变魔术?你们看一看小陀螺的小裙子不跳舞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跳舞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样子?再看看你们组其他小陀螺们的花裙子是怎么变化的?” ——自由玩耍讨论环节四:展示

请小朋友上来给大家展示他的小陀螺,并说一说自己的小陀螺在跳舞的时候裙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活动延伸

小陀螺舞蹈大赛:

孩子们转动自己的小陀螺,比赛谁的小陀螺转得久,谁的小陀螺最好看,谁的小陀螺颜色变化最大?

《陀螺》教案14

活动名称:

会跳舞的陀螺(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在绕着自己的对称轴转动时,具有保持转速和转动轴的`方向不变的性质。

2、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并且将自己操作过程和发现大胆的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圆形纸片、纸片娃娃、火柴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的纸片与火柴棒。

“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纸片、火柴棒)

“那你们动动小脑筋,帮帮老师,让这些纸片站起来,让他们跳个舞,好吗?想想,你们可以利用这些火柴棒。”(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2、教师在片刻之后,将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给幼儿,在幼儿面前进行表演。

“我知道你们每个小朋友跳舞都可好看了。我也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陀螺。)

“那你们手中的小姑娘都跳舞了吗?自己试一试”

“你们想想她为什么会跳舞呢?”(让幼儿自己讨论后,做出总结。)

教师总结:“我告诉你们,这是因为这根火柴棒总是绕着自己在转动,并且保持着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这样她就会跳舞了。”

“那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利用这种原理呢?”

(惯性导航仪,火箭飞行器等等。)

3、小结:

物体在绕着自己的对称轴转动时,具有保持转速和转动轴的方向不变的性质。

“今天,我请你们跟小姑娘一起跳了舞,现在我们一起出去做做游戏,成为好朋友,好吗?”

《陀螺》教案1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

(1)自制抽动陀螺。

(2)购买玩具陀螺。

(3)捻动的陀螺

(4)实物投影仪

2、学具:

(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

(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一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 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陀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