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2.复习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3.学习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特征。
4.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难点:先取典型代表的实例说明事物的写法。
解决办法:
1.讨论、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2.用课件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3.学生质疑问难。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充当解说员。结合课件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2.拟题训练。
3.学生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许多多的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座桥,能生动地说出它的美丽风貌吗?你感到有特点的又是哪一座桥,能清楚地说出它的特征吗? (进行说话训练)下面请同学们在听读中抢答,下列内容描述的桥梁专家是谁?“他生于1896年,世界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1920年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的文章,编著过《中国桥梁史》。”今天我们就学习茅以升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愿)并思考“本文的结构内容”?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一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有深刻明白的认识。
“序”而多“变”。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因此,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更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这样在“大同”之中显现“小异”,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第3~8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第9自然段),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提问: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等)
2.查字典,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hú gǒng xiáo xié zhuó dūn
弧形 拱桥 洨河 和谐 张 桥墩
巧妙绝伦(hún):在同类型桥中,施工技术没有比它更巧妙的。
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具体研究文章内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原因→桥梁发展史
(2)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层层深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答:文中作者选取了代表性例子赵州桥、卢沟桥。首先介绍世界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具体举例进行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其结构特点怎样?是按照怎样顺序来写的?
答: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是先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各个构成部分。
(4)文中介绍了“卢沟桥”的哪些内容?结构特点怎样?
答:介绍了卢沟桥的位置、建造时间、规模,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特殊的历史价值。结构特点: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 ……此处隐藏3946个字……“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语文教案 篇6我的发现
1、指名学生说说书上画的事物,最好能用怎么样的什么进行说话。
如:一把打开的手扇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进行说话练习:如:燕子的.尾巴就像一把打开的剪刀。把比喻句说具体。
4、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由读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
并及时纠音。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用熟字教学法进行识记生字。
5、选择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二)读读背背
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名言警句很多很多,因为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出示:指名读,作到有声有色、琅琅上口。
读着读着,你都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伙儿听听。
背诵
(三)我会说
这样的题目应该会做吧,不过知道一个答案没什么了不起的,知道的越多越好。
学生自由练习
交流各种各样的答案。
拓展练习。
语文教案 篇7春
教学目标
1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本课的好词好句。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意思,能解释“卖弄”、“宛转”、“抖擞”待词语的意思。
3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重点: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方法,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确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给文章分段。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红、黄、绿、灰四色灯片。看到这四种颜色,使你想到春天的是什么色彩,为什么?
今天读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又是怎样一幅图画。
2自学。
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通课文,划生字。
学习字词。
作业本2的灯片出示,出示组词灯片。
学生质疑问难。
3初读。
(1) 我们也写春,为什么朱自清笔下的“春”特别美?
自由读书5分钟、讨论问题、学习“单元提示”、明确目标。
(2)自由读书,用---划出特别传神的词,用[]划出特别美的句子,读出喜爱,读出美来。
自由读划、四人议论、全班汇报。
(3)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春天的?课文可分几段?
4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和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5 作业。
(1) 作业本第三者题,修改课内组词。
(2) 朗读课文数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中几方面的.景物?
指导读“小草”部分。
比较下列句子和课文的异同。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练朗读。
按此法学习。
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
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作业
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一、四两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原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检查个别学生一、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出示第三大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指导背诵。
3学会积累。
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读,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完成作业6题的连词成段。
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从下列作业中任选1、2题。
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完成作业本上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