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3 14:39:06
语文教案【通用9篇】

语文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有四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宋代,词进入繁盛时期,并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二、 通过朗诵,整体感知。

词是极具音乐性的诗体,在古代是用来传唱的。现在虽然乐谱已失,但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体会并且传达词的情感——朗诵。

自由朗读。要求:读出你对词的感受。

学生读——学生评价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感受;原因)——————和心上人离别的伤感。

用词当中的一句话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 通过讨论,具体分析。

词人是如何来写离别情的呢?(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

(用语言表达你的看法。)

(一) 典型环境

写景。

写了什么景,传达了什么情感。(请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景,投影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学生回答,并补充。

提示:寒蝉——什么时候的蝉?为何不是夏天?叫声如何?

初秋,生命将终时的寒蝉的凄凉叫声。

长亭——是什么地方?

分别的地方;“长亭外,古道边”;是分手处,伤心地。

骤雨——词人希望这样吗?

难受,雨天留人日,雨停得启程去远方,不得不分别。

(想象画面)在一个清秋的傍晚,大雨刚刚停歇,耳畔是寒蝉凄凉的`叫声,面对着长亭古道,一对相爱的人就要离别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低沉的声音为大家演绎一下。——评价,指导。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学生回答。

提示:“念”——想象之景。虚实相生。

景象——浩渺的江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

“阔”“舒”——对比《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里是空阔,使人感到惆怅忧伤。

情——是和情人离别的久远,是前途的暗淡。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轻柔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凄切中有苍茫。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生回答。

提示:杨柳——谐音“留”。古人折柳相送表示离别难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高考之后)

晓风——什么时候的风?感受?秋日拂晓的风是微凉的。心境更凉。

残月——

酒醒——因愁而喝酒,酒醒却更添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粗壮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似乎有体会)

4、小结:柳永通过选取典型的景物——寒蝉、长亭……,无一不在烘托、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没有一个字写情,却又无处不再写情。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情景交融。

5、拓展延伸——柳永《蝶恋花》(投影);杜甫《旅夜抒怀》

问题:描绘了什么图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 典型细节

提示:如果我要用一幅画来展现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你觉得给这幅画旁配上哪两句诗最好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句甚妙,妙在何处?(讨论)

提示:执手——为什么不是拥抱?手连着心。爱情的美不是“我爱你”,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泪眼——有泪,但又没有哭出来?

竟——说明想不想哭?为什么想哭却没有哭出来?

伤心到极处,没有办法哭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是离别悲痛心情的再现。是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是婉约。

总结:作者选取了离别时典型的细节——执手、泪眼、饮酒……来展现离别的伤感。

谁朗诵?要求:效果要好。

(三) 齐读。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已经真正报我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你感动了没有?(感动了)

一起朗诵,用声音来传达感受。

理解后的朗诵真的不一样啊。

四、比较不同。

柳永和苏轼开辟了词的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

如果我请你从他们的词中各选一句来表现他们各自的风格,选哪两句?

“大江东去”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语文教案-《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英雄雨来》》。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PBS——“字词”。(读读)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此处隐藏7334个字……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1.使用课件先后出示"菊花"图画、词语和音节:分别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拼读?"

2.问j后面的韵母是什么?(巩固ü的去点规则。)

3.使用课件先后出示"佳佳霞霞骑木马"的图画、语句和音节,分别问: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看着音节试着读读书上的这句话。"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用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不仅能识字,读词,还能读句子了。

5.今天有几个我们的新朋友想让你们记住他们,看看你们行吗?使用课件让文中的西、瓜、下、木分别闪烁并跳出,让学生认读。

(四)语文实践活动:

1.猜声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汉字中,哪些字音的音节中带有j q x这几个声母,然后说一句话让同学猜声母。猜出的同学,举起手中响应的声母卡片,如:七、鸡、气、假、卡、喜、戏、习。

2.表演:分组排练j q x与ü相拼时的情景。

3.这个字对我说: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可以提醒学习时的注意问题,也可以介绍自己,还可以说联想到的句子和词语及字的构成方法,学习这个字的好方法,等等,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4.写一写:制作寻宝游戏,在路途中设置一些音节的拼音练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行进,正确填写者继续前进,最后夺得胜利,如填写音节:

j-ī ( )

x-ī ( )

q-í ( )

j-ü ( )

q-ü ( )

x-ü ( )

g-u-ā ( )

x-i-à ( )

(五)读书:老师带读,学生指读,互相检查。

[此处设计意在体现从整体入手,最后回到整体,同时加强读书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两短文选取充满情趣的细节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将人物活动置身特定环境之中的写法。

2.朗读训练,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习短文中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朗读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

课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已经学过了三描写家庭生活的散文。这节由大家自读两选材新颖,表现方式独特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散文。(短文两)

二、检查预习

注音并解词:

各得其所

栩栩如生

小心翼翼

潇洒

涟漪

妩媚

粗犷

分歧

酷冬

一霎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四、讨论:

1.《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2.母亲听从“我”的劝说,同意去散步,说明了什么?

母新听从劝说,说明我从小是个听话的“孝子”,现在母亲便很信任“我”。这个细节表明祖辈与父辈间的信任与理解。

3.儿子发现“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说明他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儿童情趣。

4.第一次分歧的结果怎样?这反映了什么?

第一次分歧——选择行走路线最终达成互谅和统一,反映了祖孙三代真挚的感情。

5.“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提示了中年一代肩负的重任——他们扶老携幼,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肩负生活使命的一代。

金黄的大斗笠

自读要点:

1. 这短文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它又由三幅图构成——宛如电影中三个镜头的叠现。试根据提示找出这三幅图来,指出它们的起讫。

2.这短文如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在这幅风雨图中点染出一个故事,是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

3.朗读全文,设计停顿。

语文教案 篇9

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初二,自主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喜欢张扬个性,渴望被认同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抓住这一特点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那么他们可能学到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较为全面的了解长江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怀;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江的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自古以来,赞颂长江的诗文举不胜举。今天让我们走进长江、做一次文化巡礼,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活动一:说长江

1.引语: 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并学习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劳动成果,说一说你喜欢长江的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同学的讲述,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长江文化的知识,那么历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来描绘她的?

活动二:赞长江

1.诗文欣赏

a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长江的诗文介绍给大家

b欣赏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

c.集体朗诵郦道元的佳作《三峡》

2.课堂小结: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长江,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长江正面临着污染、断流的威胁,我们有何感想、该如何保护她呢?

活动三:帮长江

1.出示长江生态环境遭破坏各类的图片

2.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看后的感受

3.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教师小结: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选做其一)

(1)以“我心中的长江”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长江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供参考题目:《母亲,你将不再憔悴》《母亲河的迷人风采》)

(2) 针对长江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语文教案【通用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