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音乐教案1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课例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初中音乐教案2(一)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律动、音乐欣赏、动作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通过击拍的方式练习三拍子的节奏,将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带入到歌曲演唱中,感受优美恬静的大海。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节奏、音准及情感的把握
难点:动作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
(四)教具准备
光盘、图形谱
(五)观看教学光盘
教学光盘中的教学程序有以下五部分:
1、导入新课(带领学生齐做《小螺号》的律动,观看光盘中大海的景色)
2、新歌教学(跟着光盘里的老师学唱歌曲)
3、动作创编(观看光盘里学生的表演)
4、巩固练习(回忆并齐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5、全课小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光盘中画面内容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儿童歌曲《小螺号》
带领学生做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齐做律动
大海的景色
提问学生“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大海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播放歌曲《海》
提问学生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聆听歌曲,思考问题并回答
让学生听清楚光盘中教师的提问
回答光盘老师的.问题
出示图形谱
带领学生学唱简谱
学唱简谱
带领学生跟着光盘老师学唱简谱
逐句学唱,跟着光盘里的琴声完整演唱曲谱
带领学生学习歌曲
朗读歌词,分段演唱歌曲
利用光盘教唱歌曲并个别抽查
有节奏的熟读歌词,融入情感完整演唱歌曲
提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回答问题,纷纷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三)知识拓展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海》的表演
提问学生怎样用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表演歌曲《海》
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
弹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
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回忆学过哪些有关与“海”的歌曲。
回答问题并齐唱《大海啊,故乡》,感受海边生长的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海》,看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使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次的音乐旅程吧!
初中音乐教案3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的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 ……此处隐藏11530个字……通过学习作品《我和你》,能够从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内涵,并加强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调式概念,能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难点】
掌握音乐演唱时的声部以及音区。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xx会入场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播放的什么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回答:是的.,老师播放的是奥运会的。场面,那么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是人类的大聚会,在20xx年xx会上有一首众所周知的歌曲,将当年的“大聚会”推向高潮。老师顺势揭示课题《我和你》。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我和你》,并提问:希望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聆听歌曲,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的速度是缓慢的。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是深情的。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开口音“a”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进行哼唱,哼唱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用手画出旋律线。
3.老师再次弹唱,学生跟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的演唱时值,“这首歌本身很抒情且很多的音不止是唱一拍,尤其是每句结尾音都要保持四拍的长音,希望同学们能注意音的保持,还有注意分布音准。比如3这个长音,我们一起用手打拍子,一起再唱一次。”(突破难点)
4.音准把握后,加入歌词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发现了,歌词除了有中文之外,还加入了一部分英文歌词。那接下来我们来带入英文歌词来唱一下歌曲,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关注难点的二次演唱)
5.分小组完整演唱歌曲《我和你》,学生一部分唱中文,一部分唱英文,进行对唱。进一步感受奥运会当时的场景氛围。
6.歌曲完整把握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人发现课本上新的知识点吗?
学生回答:调式。
教师总结回答:是的,这是我们今天新的内容,在我们刚才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高低不同的乐音,那如果我们将这些音,按一定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就会成为一个体系,这就是我们的调式。
7.教师播放音频伴奏,学生再次完整演唱。
(四)拓展延伸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关于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英国民歌《乡村花园》,并提问: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下这两首民歌,大家来听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视唱并进行表演。感受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方民族调式的不同。
(五)小结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回顾,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搜集更多的关于奥运会的歌曲下节课分享。
初中音乐教案15教学目的: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⑴.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⑵.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定会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