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集锦9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6323.jpg)
小班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3、指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拍、内容做动作。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鼓励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找同伴做朋友,学会用握手、敬礼等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找朋友》音乐磁带
小兔子、小猴子、小猪、小狗的毛绒玩具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兔子和小猴子毛绒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先出示一只小兔子,看,谁来了,请幼儿与小兔子打招呼,小兔子一个人玩真没劲,它想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教师操作玩具,边唱边去找朋友,找到小猴子,它们成为好朋友,在一起玩的可高兴啦。
(2)小兔子的好朋友是小猴子,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的朋友是***,你有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是谁,好朋友见了面怎样打找呼,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干什么?
(刚开始,我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利用毛绒玩具小狗找小猴子做朋友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切人主题,而且很自然地过滤到小朋友们找朋友。)
2、教师示范表演歌曲《找朋友》
(1)我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谁愿意做我的.朋友?
(2)教师清唱歌曲,到小朋友中间去找朋友,找完后提问:我是怎么去找朋友的?找到朋友是怎样做的?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是怎么样找到朋友的,找到朋友又是怎么样做的,让幼儿熟悉了歌曲内容,同时学会了找朋友的方法,还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3、请小朋友们自由找朋友。
(1)教师唱歌,请小朋友相互找朋友。
(2)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去找朋友,提醒幼儿注意“找朋友”时要按节拍拍手、走步,并能用敬礼、握手等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让幼儿想一想,好朋友见了面除了握手、敬礼还可以怎样做(拍手、点头、拉拉手、抱一抱…)教育幼儿好朋友之间要有礼貌,请幼儿再去找朋友,可自由加上一些动作。
(小班幼儿年龄小,掌握新知识可能慢一些,所以第一遍音乐由教师来清唱,速度放慢一些,让幼儿随着歌声去找朋友,熟悉一遍后,再随着音乐去找朋友,最后还让幼儿自由加上一些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尽情表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愉快心情。)
4、让幼儿去找更多的小朋友做朋友。
(1)教师继续操作毛绒玩具,小兔子和小猴子一起又去找朋友,他们找到了小猪,三人成为好朋友,后来又找到了小狗,他们四个人一起做游戏,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让幼儿知道好朋友不仅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好朋友可以是许多个。
(2)让幼儿随着音乐去找更多的朋友,可以三个、四个人在一起握握手,表示大家是好朋友。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形象的小动物毛绒玩具继续去找朋友,不仅把刚开始的故事情节继续编下去,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很巧妙地渗透了有关数的概念,同时,让幼儿知道了大家要一起玩,大家都是好朋友)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和其他班小朋友继续玩“找朋友”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刚开始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毛绒玩具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由小动物找朋友自然地过滤到老师、小朋友找朋友。在这个找朋友的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孩子们兴趣浓厚,表现力也很强,体验到与好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活动目标得到体现,重点也得到落实。通过引导他们找自己的好朋友,用动作来表达对好朋友之间的情感,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在活动中又再次借助毛绒玩具继续展开故事情节,很巧妙地渗透了数的概念,让孩子们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学会了交朋友的一些技能,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的】
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及绘画潜能,同时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起到脑力开发的作用。月亮”、“星星”、“小蜜蜂”、“手电筒”。
【活动准备】
图画纸、蜡笔、胶水和彩色纸,将图画纸分成两半,分别让幼儿们画出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在彩色纸上画出“太阳”、“
【活动过程】
一、利用粘贴画好的图片,从视觉上区分白天和夜晚。
1、把彩色纸上画出的.“太阳”、“月亮”、“星星”、“小蜜蜂”、“手电筒”用剪刀分别剪下来。
2、和幼儿讨论在白天这一边,应该贴上“太阳”、“月亮”,还是“星星”。
3、如果幼儿贴好“太阳”,再请他把“小蜜蜂”贴在适当的位置。
4、在夜晚这一边,先将底色、建筑物、道路涂黑之后,请幼儿们说说看贴上“太阳”、“月亮”还是“星星”。
5、请幼儿们在夜晚的天空中贴上月亮和星星。
6、如果幼儿贴好月亮和星星,再请他们把“手电筒”贴上。
二、请幼儿们说说白天和夜晚,自己和家人都在做什么?可以自由发挥,不管幼儿们做的怎样都要加以鼓励。
小班教案 篇3目标:
1、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
1、森林背景图一幅,小鸭子躲在水里,露出扁扁的嘴巴;大象躲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鼻子;小兔躲在草地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公鸡躲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躲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2、各种立体小动物玩具布置在活动室、寝室各个地方。
过程:
1、老师引出话题,激起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几年小动物来和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高兴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小动物们要躲起来了!”
2、出示画面,提问:
“小朋友睁开眼睛,找找有哪些小动物在和我们捉迷躲?”
3、请幼儿仔细观察,找出5种小动物,并说明理由。
(1) 你们再仔细找找这些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你上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集体回答)
(2) 老师操作画面,让隐藏的小动物从隐藏处走出来。
4、游戏:捉迷藏 ……此处隐藏750个字……,流星妈妈的飞船就在我们对面,你们要把找到的小流星扔到飞船上,但是脚不能跨过这条红线。只要小流星打到飞船都算把它送回家了。”
2、幼儿游戏,教师巡指。
四、教师总结,并带领幼儿开飞机结束活动离开活动场地。
在此次活动中,宝贝们都扮成了小超人,教师提供教具,宝贝们在自由玩耍中摸索出如何把手里物体投远的方法。
小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探索马兰头的兴趣。
活动准备:
马兰头、调味品、一盘凉拌马兰头、剪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头,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2、认识马兰头
(1)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
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头,是我们建山特有的野菜之一。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头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那马兰头在什么地方有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强。)马兰头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头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学习拣马兰头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头,把它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要先找对马兰头,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头,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头的根和黄叶去掉。拣干净的放到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学做拌马兰头。(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我们拣了很多的马兰头,现在我们来作一盘凉拌马兰头吧!老师负责把马兰头焯过水切好,小朋友负责拌马兰头,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3、结束部分
我们今天认识了春天的马兰头,还自己动手做了一道凉拌马兰头,下面请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做凉拌马兰,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在认识马兰头、捡马兰头、品马兰头的过程中,对马兰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对家乡的热爱又加深了一层。我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马兰头,还学会了怎样捡菜,对做凉拌菜的制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接近幼儿生活,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
小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橡皮泥的变化特性印出不同的花。
2、巩固幼儿画短直线的技能。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橡皮泥人手一块,每组调好的各色颜料、绘画纸、棉花棒、擦手毛巾若干。
2、幼儿已有运用橡皮泥制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用橡皮泥印花,引起幼儿兴趣。
1、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教师边讲边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蘸了颜料在白纸上印花,如圆形花、椭圆形花,
每印一次,就变一下形状)
2、这些花还有茎的叶子呢。
(边讲边用棉花棒蘸颜料画出茎和叶)
3、你们觉得这些花漂亮吗?刚才老师是请谁帮忙变出这些花的?
(幼儿说出橡皮泥的名称)
4、你们觉得这些花一样吗?
(引导幼儿说出花的颜色、形状)
5、为什么一块橡皮泥印出了这么多大小、形状不一样的花呢?
(引导幼儿找出原因:因为老师印完一朵花就重新捏橡皮泥,变化它的大小、形状)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印花的快乐。
1、你们想不想也来把橡皮泥变一变,印出漂亮的花呀?
2、提出要求:
(1)选喜欢的各种各样的颜料,不要蘸太多,要让多的颜料滴掉些再轻轻印出。(示范一次)
(2)用棉花棒添画茎和叶。
(3)注意卫生,如手上脏了用毛巾擦。
3、指导幼儿印花,提醒幼儿掌握橡皮泥的变化,印的'时候轻轻的按下。
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尝试,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把画打扮得过且过更漂亮。
三、讲评,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朋友的橡皮泥变的真好,你们的小手也越变越能干了。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你们心里怎么样?
再评评看,谁的橡皮泥印出的花最漂亮?花蝴蝶也被吸引过来了,我们一起去和花蝴蝶到花园里玩吧!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而后教师总结)
活动延伸
将橡皮泥放在活动区,鼓励幼儿捏捏、团团、变变。
小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知道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说出各有几个、什么多、
3、能在教师引导下,关注别人的意见。
活动重点:知道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说出各有几个、什么多、
活动准备:
底纸11《马戏团》和白磁板插入多用插板,备3套;动物卡磁帖大熊6个、大猴3个,实物卡磁帖玉米4个、香蕉2个。多用插板、白磁条、底纸11《马戏团》
活动过程:
一、以“马戏团的小动物要上台表演”为情境,引出“从台上的小红旗开始往后排动物”的要求。请幼儿集体同步操作,感知动物数量。
1、引入角色教师:“今天马戏团的明星来表演,请大家看看都有谁呀?”提示幼儿只认分类盒里的熊或猴。
2、排列动物出示底纸11《马戏团》:“狗熊和猴子要上台表演节目了!大家看看,舞台在哪里?”
二、请幼儿对应动物“发食物”并比较多少。先集体观察不同的对应方式,判断动物、食物谁多谁少,了解幼儿用的是那种策略;在集体学习用对应比较的方法,检查自己的操作。请幼儿设法将动物、食物变成一样多,并用对应比较的方法确认等量。
1、奖励食物教师:“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3个)小动物的表演很出色,驯兽师要请你帮忙给动物明星发实物,你会把盘里的两个食物奖给哪两个动物呢?”
2、比较数量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不同的对应排列方式:“大家看一看,这里的猴子(狗熊)有几个》?香蕉(玉米)有几个?哪个多哪个少?”
3、变成一样多教师:“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让动物和食物变成一样多?
三、以小动物的名义答谢幼儿。交流分享判断多少的不同方法,鼓励能倾听别人发言的幼儿整理学具。
1、小结请所有幼儿停止操作,转向教师。
2、评价教师:“今天你是怎样检查动物和食物谁多谁少的”
3、整理教师“请小朋友把材料收拾好,送到老师这里来。”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