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16 16:52:09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历史故事的方法,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理解古文中一些重点词的方法。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孔明的足智多谋,对孔明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3、激发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孔明的足智多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国演义》,读过《三国演义》请举手。

2、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

题目——《孔明智退司马懿》

4、齐读课题。

5、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

师:从课题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命题方法就是以事件来命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孔明是在什么情况下智退司马懿,结果怎么样?

(起因 兵力悬殊)

(结果 兵皆退之)

2、这篇课文总共才两个小节,刚才我们还没有读到的地方看起来是事情的经过部分了。(板书:经过)

谁来读读这个部分。(指名3生)

重点指导:(1)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师:这句话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难读的部分在于老师画线的这部分,这句话断句断在哪里呢?谁会读?

①“/” ②读

(2)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①划线部分该怎么读呢?先理解一下意思。于:在到

②谁能说说划线部分的意思?

③理解了意思就知道断句断在哪儿了。

④谁来读一读。

⑤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三、再读文本、感受形象

1、同学们刚才已经较好的说出了课文的大意,这大意在课文的题目就已经做了精炼的概括。再读课题,你们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为关键?(圈“智”字)

2、孔明之智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再读文本,找找划划。(在“智”字下打个大问号)

3、交流学习,随机通过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4、找到句子,朗读、讨论形成板书。

5、朗读孔明布局的整段话。

四、整体感知、升华情感

1、孔明的空城布局实在巧妙而周密,课文中除了这体现孔明的“智”,还有哪也能反映这个智”字吗?请读读课文的结尾,再次找找划划。

2、交流,出示句子,谈谈感受,板书(料事如神知己知彼)3、同学们如此精妙的空城计,诸葛孔明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读读开头几句话,我们会再次看到他的智慧。

4、交流学习,分析形势、双方军力对比,众官惊慌神色与孔明冷静对比(尽皆失色临危不乱)

五、总结:

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孔明的语言、动作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突出孔明的智。孔明之所以能够智退司马懿,是因为他纪律严明,临危不惧,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六、作业:孔明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那你们赶快去读读这些故事吧,去感受一下罗贯中笔下的艺术魅力吧。

板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 ↑ ↖

沉着冷静 巧妙布置 料事如神

↑ ↑ ↑

尽皆失色 尽皆隐匿 尽皆退去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词语积累6个,抄写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 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建议:

1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的欢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玩游戏的情景。语言亲切、自然、质朴,较适合朗读。

2 课文有4个生字。其中3个字是上下结构,3个字是土字底或提土旁,因此在自学和教学生字时,可以帮助学生找找字形规律。

3 本文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指导时注意,小朋友的.对话是“你一句,我一句”,是在“商量着怎样攻下那城堡”。所以朗读时,尽量避免拿腔拿调的读,要读得自然些。

4 课后练习要抄写的句子,先要指导学生朗读并能积累。朗读中注意处理好3个“欢呼”的读法,不必读得过于强调,只要读出当时那种欢乐的气氛即可。 5 课后练习“想一想”,需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要根据课文内容想像城堡的样子,再根据孩子们的对话,想像一下这个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6 课后练习“说一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下这个沙滩上的童话。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方面的童话故事,以积累语言素材,把“说”落到实处,真正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此处隐藏4881个字……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