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09-15 16:52:08
大班社会教案优选[8篇]

大班社会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五一”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促进孩子主动发展;就说“郊游”就包含着很多对孩子社会性发展有价值的因素:如我去过的地方,郊游中的安全,郊游中的环保,我们的郊游计划……以往这些富有价值的问题,大都是我们直接将答案告知孩子,孩子缺少亲历的过程,享用的都是结果:带着老师指定的物品和叮咛,到指定的地方,吃吃东西,唱唱歌。虽然,也很快乐,但我们认为这种快乐是打了“折扣”的,郊游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 ……此处隐藏2483个字……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供他们选择,在课堂上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让幼儿说说自己以后在生活中会怎么做,呼吁身边的人,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小百科:废品指质量不合格,用户不能使用的成品。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兔子,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和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2.使幼儿萌发喜欢小白兔、愿意亲近小白兔的情感。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白兔1只。兔子图片、菜地图片若干。

2.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2、难点:由兔子的局部特征寻找小兔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随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学兔跳进活动室。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讲讲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是谁呀?

(1)幼儿自由观察小白兔

出示小白兔,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自由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特征,亲近小白兔。

(2)教师一道幼儿说说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兔子的外形特征:兔子的颜色、耳朵的形状、眼睛的颜色、尾巴的长短、前腿与后腿的不一样等。

生活习性:小兔吃什么?小兔走路的样子等等。

同时,渗透数的概念:小兔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瓣嘴?几条腿?几条尾巴?等等。

教师利用儿歌概括兔子的'特征: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呀四条腿,前腿短来,后腿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3.根据兔子的外部特征来寻找小白兔,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兔子外形特征的认识。

幼儿玩游戏《捉迷藏》。把藏在图画中的小白兔找出来,进行经验再现,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帮小兔子找到它最喜欢吃的食物。一只小兔找一种喜欢吃的食物,进行一一对应。

4.发散思维,欣赏不同的兔子。

5.师幼一起跳《小白兔白又白》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感觉本次活动设计符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我围绕目标,层层递进,特别关注活动中细节的把握,致使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热情高涨。我觉得,教学细节的把握就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愿我们做幼儿教师的都来关注教学、把握细节,孩子们将会收获更多。

小百科:白兔是兔子的一种,全身为白色,眼睛一般为透明,古代以为瑞物。 相传为秦始皇的骏马名为白兔,另有同名地名,白兔。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气筒”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们常常看见大人用气筒给自行车、气球、皮球等打气,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跃跃欲试,想动手操作气筒。为此,我设计本次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在它们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探索其工作原理。

[活动目标]

1、了解气筒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进气口、出气口、储气罐)。

2、对气筒的工作原理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两人一个打气筒、碎纸、气球、皮球、内胎、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想办法给玩具、气球、皮球、内胎充气。

2、幼儿操作,教师适时给予帮助。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给玩具充气的?幼儿回答(用嘴吹、用打气筒)。那么你在给玩具充气的时,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幼儿了解气筒的基本构造。认识出气口、储气罐(专门用来装气的地方)幼儿学说:储气罐。

5、做实验:进气口吸碎纸,帮助幼儿认识进气口。

6、师生共同小结气筒的工作原理:按下储气罐,储气罐里的气就从出气口里出来了;当我们把手松开后,气就从进气口里进去到储气罐。

7、了解气筒各部分的用途,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提问:如果堵住出气口,气筒会怎样呢?如果堵住进气口又会怎样呢?幼儿操作:分别用手堵住出气口、进气口,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提问:堵住出气口,气筒就怎样了?为什么储气罐鼓着呢?堵住进气口,气筒又怎样了?为什么储气罐瘪着呢?

8、小结气筒各部分的作用:气筒的出气口可以排出气体到气球里,使气球变大,进气口可以把气体吸到储气罐里,储气罐可以储存气体。

9、你还见过哪些气筒?出示一些气筒并学习它们的用法,继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评析]

该活动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气筒是幼儿常见并感兴趣的工具。活动在提供幼儿充分的操作基础上,引发幼儿探询气筒工作原理的兴趣。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组织具有层次性,一环紧扣一环,让幼儿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明确操作要求,边操作边思考,使活动充满趣味性,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遵守规则,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幼儿生活片段录像 有关规则知识题的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主题

师:请幼儿自己拿小凳子座,目的是看看孩子们 的秩序怎么样?守不守规则?

提问:让幼儿说一说老师担心什么?

幼儿:担心我们摔跤——担心踩踏

师:请幼儿说一说拥挤,不守规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二、体验式的情景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让幼儿观察录像一——乘电梯

师:让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幼儿:很多人在挤电梯

2、让幼儿观察录像二——照哈哈镜

师:让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幼儿:他们再抢着看哈哈哈镜

师:怎样才能不挤?

幼儿:可以排队,一个一个的看

可以轮流看......

3、让幼儿观看录像三——取垫板

师:让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幼儿:把垫板弄到地上了

三、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彩色的纸,请小朋友们自己去拿

目的:看孩子们能不能有规则,守秩序的去拿彩纸

活动延伸:

让幼儿根据生活中的拥挤现象,自己动手画一幅规则图(比如:怎么解决取垫板问题,怎么解决乘电梯拥挤的问题.....)讲解每幅图的意思,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对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班社会教案优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