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哪位同学知道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呢?(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静夜思》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背这首诗。那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再学习一首同类型的诗歌——《秋思》(学生齐读题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张籍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张籍的文学常识。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这首诗歌名为《秋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在秋天时的所见所思。
2、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
明确:
秋天大雁南归,秋风萧瑟,更能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增添悲凉的气氛。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更能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②“意万重”是什么意思?能看出什么?
明确: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作者离开家乡和亲人很久了。
③如果是你离开家那么久,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回答,表达思乡意思即可。
4、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呢?
明确:
因为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深切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没有写在信上,所以才会又打开来看,再多写点。
②从这两句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作者想说的话能都写下来吗?为什么呢?
明确:
不能,因为作者想说的太多了,信纸根本不够写,不够作者表达,而且“匆匆”也说明了写家书时的匆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作者把想写的内容都写下来。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
(四)拓展延伸
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代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ppt出示其他与家书有联系的诗歌,积累下来。
(五)小结作业
小结: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作业:
1、背诵《秋思》,积累与家书有关的诗句。
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验不够,对于思乡类型的诗歌把握得不够深刻,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思乡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列出《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的比较表格,对比分析,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总结思想类诗歌的特点。
《秋思》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这节课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就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及教后反思等方面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导、帮助!
一、明确教材地位
小语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来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要求,心中有学生。
第九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浓浓的思乡情”,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有三个: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都是抒发思乡的情感,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
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
《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设计理念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
《秋思》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即: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诗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古诗描写的意境,在朗读吟诵中感悟古诗的.意蕴和情感。
为了引导学生能从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品读出诗人潜藏的 ……此处隐藏2253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花的图案、有花名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认识12种花,知道它们盛开的时间。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花的图案、有花名的叶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播放花的课件,随音乐简单地介绍课件中的花。)(教师: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花,他们有的淡雅,有的清香,有的朴实,有的娇艳,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楚楚动人。向日葵:它追求光明,始终面向太阳展开笑脸。菊花:有着淡淡的芬芳,白的白得耀眼,黄的黄得灿烂。梅花:它傲立于凛冽的风雪中,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芳香。茉莉花:小巧玲珑、芬芳美丽。牡丹花:可谓花之娇子,它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被誉为我国的国花。)
2、看了刚才的礼物,你想说点什么?(学生反馈)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花的世界,一块儿去欣赏月月花。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3、同桌一起来读课文,可以一人一句地读,也可以一人读一遍,注意听小伙伴的字音是否读准确了,如果没有,你就帮帮他。
4、同桌合作读文,并帮助小伙伴读准字音。
5、女孩子来试着读课文,男孩子看着课文,仔细地听,看看他们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6、女生读文,男生评议。(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
7、教师:愿意听我读吗?(愿意)好,我读句子,你们就读词,一定要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一个词读两遍。(出示课件,领读第二、第三句,接着让学生分两组读。)
8、再齐读这些词,一个词读两遍。(学生齐读)
9、男女交替比赛读词,看谁认得又快又准,每个词只读一遍。(学生交替读词)
10、读了这么多次生词,你们有没有找到汉字娃娃?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头带拼音帽子,身穿红色袍子)瞧,汉字娃娃们已经摘下了拼音帽子,脱去了红色袍子,还认得吗?一起认认吧,每个生字读一遍。
11、刚才“养”和“香”的字音读得非常好,再读一次。看看谁最聪明,还能用这两个字组成其他的词。(学生用“养”和“香”组词)
1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
三、读文体会
1、读了这么多遍生字,又读了这么多遍词,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多读几遍课文,一边读一边看上下的图,认一认哪个是水仙花,哪个是杏花。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或是老师。认得认真的孩子,老师就奖励他一朵花。(教师巡视,发花)
2、做“找花”的游戏。(贴花在黑板上)教师:有孩子得到了老师送的花。得到花的孩子赶紧拿着花来讲台。我们来做个请花上黑板的游戏,全部的孩子学老师的样儿来问:水仙水仙,在哪里?拿水仙花的孩子就向前一步高高举起手中的花儿大声地回答:水仙水仙在这里。然后将花交给老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当老师把花贴在黑板后你们又继续向下问,明白了吗?(做“找花”游戏)
3、花儿,你们都认识了吗?我想再考考大家。齐读老师手里的花名两遍。(出示带花名的树叶)请得到花名的孩子赶紧到台上为你的花名找家吧。(学生贴花名)孩子们看着这些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学生齐读花名一遍)
4、生字读得很准,花儿也认识了,接下来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你最喜欢什么花,就多读什么花。(学生自由读文)
5、反馈读文,教师适时指导。孩子们都很能干,咱们来合作读儿歌怎么样?(男:一月水仙女:清水养。交换读,女:水仙一月男:清水养。)
6、老师现在有些地方不明白,你们能帮帮我吗?(教师:水仙水仙几月开?杏花几月伸出墙?四月什么遍山冈?什么五月笑盈盈?学生:水仙水仙一月开。杏花二月伸出墙……)
7、玩得开心吧,咱们再来拍手读一读。
8、练习背诵:想背课文吗?(想)可以同桌一起背,可以自己想着这些花儿,看着这些花儿美美地背,还可以编着动作背。(学生练习背诵课文)喜欢老师刚才带来的礼物吗?现在老师再送你们一些。(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随音乐背课文。)
9、孩子们站起来吧,和你的小伙伴面对面,我们一起来拍手背课文。
四、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什么?
2、课题是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花的盛开时间?
3、出示儿歌:
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
红的红,白的白。
花儿好看我不摘,
大家都夸我真乖。
(齐读,谈有什么收获。)
4、小结。(是啊,花儿的功劳可大了!它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因此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让我们赶紧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他们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能仿编儿歌。
教学重点
会写8个生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16个生字,学生齐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做“摘苹果组成词”的游戏。
4、问答12种花的盛开时间。
二、完成课后练习2
1、教师:刚才你们认得真不错,每个汉字娃娃都认得很正确。可是现在有些汉字娃娃找来了它的兄弟姐妹,你们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并组出词语吗?(出示课后练习2)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4、学生完成练习。
5、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
三、练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生认读,扩词。
3、你认为哪些字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全班交流。
6、教师总结指导(引导用上下结构的方法记住“香”、“荷”、“杏”,用左右结构的方法记住“仙”、“桂”、“梅”,范写“荷”、“梅”。)学生随教师书写。
7、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8、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
9、进行作业展示。
四、指导学生仿编儿歌
1、齐读儿歌,你们还知道哪些花的特性和盛开的时间?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3、你们能用刚才说的哪些花编出一首像我们课文一样的儿歌吗?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代表反馈。
5、教师总结。
6、将你们编的儿歌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