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06 16:52:15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

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钩与钓忍著与着眨是翘舌音目字旁多音字模和粘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设计意图:交流读后感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设计意图: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初步培养收集资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试着读一读5-6自然段,赛读,比一比谁能把当时情形用朗读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小组内研究讨论,集体交流)

4、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在熟悉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怪虫标本的样子。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并进行课文补白,展开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单一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赶紧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 ……此处隐藏14525个字……字。大家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写好钢笔字

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

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

写字认真心要静。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能恰当地搭配词语。

会用“迅速”“不约而同”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外资料,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知识,产生爱科学, 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外资料,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知识,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探索者1号》,板书课题整体感知自由读全文。

说说你认为探索者1号怎么样?(聪明、机智……答案不唯一)

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注意字形的:“幕”下面是“巾”,避免与“慕”和“暮”混淆;“熙”笔画较多,注意左上部分共七画;“败”字右边不是“反”,而是“文”的变形。

3、巩固练习

1)读生字卡片

2)组词、填读音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 再读一遍,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 指名读,同学评议

4 教师评议,指导朗读

5 默读,看看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应该知道探索者1号指的是什么?(机器人)

那么这篇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师: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机器人的表演怎样精彩?

自学

小组讨论

汇报,形式不一:朗读、口述、模拟表演等。

你认为机器人哪儿表演得最精彩?(自由说)

指导朗读

信息收集:你还知道机器人能干什么吗?

总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练习:

观看( ) 摊开( ) 试探( ) 执行( )

表演( ) 掌声( ) 目光( ) 棋艺( )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语文教案-加了一句话。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1、绅 枚 币魔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加了一句话》。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 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又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什么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附:板书:

19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见。

《语文教案实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