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5-07-23 08:00:06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范文10篇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摇篮

活动目标: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事物。

活动准备:1、挂图:四幅。2、布娃娃。3、音乐:摇篮曲。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二、初步感知诗歌

过渡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②、教师结合图片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图片:边读边操作图片。)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三、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活动分析: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作为老师的我也不能很广阔的想到很多,只有少数活泼的小朋友创编得很好。分析原因,仿编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在上这节课时,可多观察、多引导幼儿去学习 。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

2.在字、图、形的配对游戏中,对汉字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3.愿意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视频投影仪。

2.汉字及与其对应的图片、象形文字卡片。

3.幼儿进行过有关汉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交流关于汉字的调查结果,丰富幼儿的经验。

(1)幼儿自由交流调查结果。

(2)幼儿集体交流调查结果。

2.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

(1)观看视频投影仪,倾听故事。

(2)共同讨论: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仓颉为什么要造字?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游戏:《字的`配对》。

(1)小组讨论、辨认象形字,并将汉字、图片、象形字配对。

(2)集体交流。

资料链接:仓颉造字

仓颉是一位在黄帝手下专门管理动物数目和粮食多少的古人。古时候,人们用刻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仓颉做事认真,但是动物、食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品种变化不断,时间一长,仓颉自己也没办法知道大小、形状不同的绳结和刻木的含义。仓颉想找个好办法,但怎么也想不出来,于是出门走走。

仓颉走到一个岔路口时,看见三个打猎的老人正在为往哪条路走而争辩。

一个老人说往东走有羚羊;一个老人说往北走有鹿群;一个老人说往西有两只老虎。

仓颉觉得很奇怪,就问老人:“您怎么知道前面有老虎呢?”

老人指着地上的老虎脚印说:“这里有老虎的脚印啊!”原来三位老人发现了不同的动物脚印。这时仓颉突然想到:一个脚印代表一种动物,那也可以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种东西啊!

仓颉高兴地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种事物。他按照各种东西的形状,在家创造符号,并把这些符号称作“字”。

比如:太阳的符号就照着太阳的样子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点;月亮的符号就照着月牙儿的样子画出来。仓颉创造了许多字,记住了全部东西。黄帝见仓颉造出了字,就命令他到各个部落去教字。从此,字越来越多,运用得越来越广。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进一步感受与表达对树的认识。

2.初步有感情地学念诗歌,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3.萌发亲近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散文诗的白板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师: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

2幼儿自主表达。

3.教师简单小结幼儿的交流(树的好处)。

(二)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师:老师带来了一首散文诗,里面的树有什么好的地方呢?一起来听一听。

2.幼儿欣赏散文诗第一遍(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

3.幼儿交流:树有什么好的地方呢?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操作相应的.白板图片,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小鸟做窝......(2)挡住大风......(3)屋子里清清爽爽......(4)全家野餐......(5)大狗追小猫......(6)布娃娃荡秋千......

5.幼儿欣赏散文诗第二遍,补充理解散文诗。

师:散文诗里说的树还有哪些好的地方呢?

(三)幼儿初步有感情地学念散文诗。

1.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

2.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记住了哪一句?

幼儿交流,其他幼儿一起跟着学说。

3.幼儿有感情地学念散文诗(看白板图片提示配乐朗诵)。

师:把你喜欢树的美好感觉说出来。

(四)经验拓展:我们能为树做些什么呢?

1.师:树有这么多好的地方,那我们能为树做些什么呢?还可以做些什么其他的事情让我们的身边多一些树和清新的空气呢?

2.幼儿交流。

3.教师简单小结,提出少用纸也是保护树的好办法。

延伸活动:

把我们的这些好方法好办法用到实际行动中,大家一起来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明白不怕冷的秘密是 ……此处隐藏3890个字……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幼儿园,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呢?

3、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渗透方式:

1、可在午睡起床后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以训练他们的速度。穿衣比赛时,可只脱下外衣和鞋子。

2、教师给幼儿一个准时到园的`参照时间,如每天8:30以前到园都算准时。

故事《不是我的错》

嘟嘟刚走进教室,老师就问他:“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

嘟嘟低下头,支支吾吾的说:“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自行车太慢了。”

第二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爸爸喊我太晚了。”

第三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闹钟的声音太轻了。”

听了嘟嘟的话,有的同学“嘿嘿”地笑出声来,有的捂着嘴偷偷地笑。

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老师弯下腰来,小声地对嘟嘟说:“以后,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嘟嘟想:“也许应该照老师的话试一试。”

这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就起来,很快地准备好。他和妈妈来到学校,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呢。

嘟嘟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教室,他看着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嘟嘟高高兴兴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和同学们一样,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他心里想:不迟到,真好。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尝试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2、理解狼从“惊喜”到“失望”和小猪由“害怕”到“得意”的心理变化。

3、感受故事的诙谐,体验阅读的乐趣。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尝试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难点:

理解狼从“惊喜”到“失望”和小猪由“害怕”到“得意”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PPT1)画面上有谁?几只小猪?多少只狼?(读故事名)

当一只小猪遇到一百只狼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

1、观察画面,感受狼发现小猪时的欣喜和小猪的害怕心理。

2、感受画面情景,完整讲述画面内容,体会狼群追跑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幼儿猜想小猪逃生的办法,大胆猜测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变化。

(PPT2)一百只狼在干什么?

小猪有没有发现狼?为什么?

这是一群饿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狼,当他们看见一只又白又胖的小猪,它们会怎么想?

(幼儿表演)

小猪才不知道大树后面躲着这么多狼,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哼哼:今天天气好,我到树林跑一跑。

小猪刚一说完,哎呀,一百只狼都怎么啦?(PPT3)

小猪有什么反应?

连看三幅图,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PPT4——6)

完整讲述:突然,一只领头的狼带领着狼群从树后冲了出来,扑向小猪,小猪吓得东逃西窜,一百只狼紧追不舍。

看,一百只狼把小猪紧紧包围了起来,可怜的小猪都怎么了?(PPT8)

这时狼的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

出示封底:最后,小猪有没有被吃掉呢?(PPT9)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两两讨论)(PPT10)

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一起看下去。(点击PPT11)

这么多猪可能有多少只?他们是真的来了吗?

现在已经是什么时候了?这些狼在干嘛了?心情是怎么样的?(PPT12)可是小猪呢?(PPT13)

故事中的狼和小猪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三、评价角色,讲述绘本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狼?一只怎样的小猪?

小结:当我们遇到危险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要沉着冷静,做到临危不乱,才能急中生智,想到逃脱的办法。很笨的狼。聪明的小猪。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活动中教师提的问题太多了,语言还要精炼一点,问题的指向性、引导性不够明确。

2、活动中要注重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以孩子为主,鼓励孩子多元表达。

3、舍去不必要的图片,抓住重点,让故事情节更加清晰,有助于孩子围绕情节发展的线索进行猜测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模仿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的对话,理解故事的内容。

活动难点

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出主题:森林里要召开百兽大会啦!小兔子看到布告后也想参加,可是它对自己的尾巴不满意。猜猜它会向谁去借尾巴?

二、倾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遍。

2、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

小兔子想干什么?

三、讨论理解

1、教师出示活动教具,并讲述故事第二遍。

2、依次提问:小兔遇到了谁?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愿意将尾巴借给小兔吗?为什么?(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讨论中,通过猜测动物是否愿意借给小兔尾巴及原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即对动物尾巴作用的了解情况)

3、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对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猜测。

4、继续讲述故事并提问,重复上面的环节。

5、拓展讨论,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

四、完整倾听

1、倾听故事第三遍,幼儿尝试跟着教师能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2、翻看《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29~3页“借尾巴”,再次根据画面复述故事中小动物间的对话。

课后反思

《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借助形象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向大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借尾巴的故事,使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和小白兔的短尾巴的特殊用处。教学中,充分利用采用挂图、书本结合、听说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孩子去思考、交流、表达,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活动中交流各自的看法,闪现思维火花,表现出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范文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